大乾國,幅員遼闊,山河壯麗,廣袤的疆土在皇權的統治下,表面上一片盛世之景,然而,平靜之下,暗潮卻在悄然湧動。西京,這座宏偉的都城,皇宮巍峨聳立,彰顯著皇家至高無上的威嚴。女帝高坐鳳椅之上,原本端莊的面容此刻卻籠罩著一層凝重之色,江南道與河東道傳來的叛亂訊息,如一塊沉甸甸的巨石,壓在她的心頭。但對於精於權謀的女帝而言,這叛亂,未嘗不是制衡太子李賢的絕佳契機。

李賢,這位被流放至漢水平原三郡的太子,並未因流放的困境而消沉。相反,他憑藉著卓越的才能與堅定的決心,在三郡大力推行一系列新政。人人服兵役,讓三郡擁有了堅實的軍事力量;集體分房,使百姓安居樂業;礦場分紅,帶動了經濟發展;免費教育與醫療,更是深得民心。在他的治理下,三郡日益繁榮昌盛,勢力也逐漸壯大。這一切,讓身處西京的女帝忌憚不已,她唯恐李賢羽翼豐滿後,會對自己的皇權發起挑戰。

經過深思熟慮,女帝最終決定以平叛為名,下詔召回李賢。她心中暗自盤算,倘若李賢應召而來,便可將其軟禁在西京,如同將猛虎關進牢籠,使其一舉一動都掌控在自己股掌之間;若李賢拒絕詔令,那便以抗旨不遵的罪名,名正言順地興兵圍剿,徹底剷除這個潛在的威脅。

詔令如同一陣疾風,迅速傳至漢水平原三郡。彼時,李賢正與親信們圍坐在一起,熱烈地商討著三郡未來的發展大計。展開詔書,寥寥數語,卻如同一把利刃,瞬間讓李賢洞悉了女帝的險惡用心。他深知,這西京之行,無疑是踏入女帝精心佈置的陷阱,一旦前往,必將受制於人。

王大龍聽聞訊息後,心急如焚,匆忙趕來。他滿臉焦急,聲音洪亮地勸道:“殿下,女帝此舉居心叵測啊!西京那可是龍潭虎穴,您若回去,必定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千萬不能答應啊!”緊接著,李賢的岳父馮坤也神色匆匆地趕到,他眉頭緊鎖,憂心忡忡地說道:“賢婿,如今局勢錯綜複雜,女帝對您的猜忌日益加深。這詔令的背後,必定隱藏著重重陰謀。您若是貿然前往,恐怕會有性命之憂啊!”

李賢面色凝重,在廳中來回踱步,內心陷入了激烈的掙扎。他深知二人所言皆是肺腑之言,句句在理。然而,這道詔令並非僅僅關乎他個人的安危,更與大乾國的局勢息息相關。若處理稍有不當,必將引發更大的危機,致使國家陷入動盪,百姓生靈塗炭。

思索良久,李賢終於停下腳步,目光堅定地說道:“二位的擔憂,我感同身受。但我們絕不能坐以待斃,女帝既然已經出招,我們就必須積極應對。”說罷,李賢隨即召集軍中經驗豐富的能工巧匠以及主事之人,神色嚴肅地秘密下令,要求他們全力以赴投入火藥、火炮、連發槍、手榴彈的生產。他心裡清楚,一旦拒絕回西京,女帝必定會惱羞成怒,派兵圍剿。在即將到來的惡戰中,唯有憑藉這些先進強大的武器,才能佔據先機,增加勝算。

與此同時,李賢與心腹們開始謀劃退路。他將目光投向了巴州所在的山南西道。巴州,是他流放時的發跡之地,在那裡,他深耕多年,根基深厚。而山南西道節度使陳平,與他素有往來,且對他頗為欽佩。李賢心想,或許可以爭取陳平倒戈,為自己增添助力。“若能成功策反陳平,拿下山南西道,以巴州為穩固的根基,我們便可進可攻、退可守。”李賢分析道,眼中閃爍著智慧與果敢的光芒。

在西京的皇宮內,女帝正密切關注著李賢的一舉一動。她料定李賢不會輕易就範,因此已暗中調集軍隊,枕戈待旦,隨時準備對李賢展開圍剿。朝堂之上,大臣們對李賢之事議論紛紛,分成了兩派。一部分親女帝的大臣主張即刻出兵,以絕後患,他們認為李賢的存在已然對女帝的統治構成了嚴重威脅;而同情李賢的大臣則憂心忡忡,懇請女帝三思而後行,莫要因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