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郡。”

陳琦圍困勃海日久,恐袁紹襲擊本郡,一面使人聯合公孫瓚、劉備,一面打探得城中糧草漸缺。陳琦又四處招攬流民,驅趕入城,暴亂之事與日俱增。

國淵憂心忡忡,暗罵孔融愚蠢。

細作將城中事報於陳琦處,琦道:“國子尼,美才也,吾觀其人,必為國器。只是,我欲要孔融來降,卻無人可以行此計策,甚是可惜。“

荀攸道:“可惜無人可以行此計略者,惜哉。”

陳琦道:“如今志才抱病臥床,不能成行,若得其人出行,大事可諧。”志才者,潁川戲賢也。

劉備忽然說道:“備有一謀士,姓簡名雍,字憲和,其人優遊風議,性簡傲跌宕,備竊以為,此人或可一用。”

陳琦以手加額,鼓掌頓足,笑指劉備道:“玄德公其言也善,非公之言,幾乎忘卻。”

由是命簡雍齎千金入城,先入王朗府中,備說國淵諸多不是,又言王朗高風亮節,陳琦此時假作隨身武士,立於旁側,聞言幾欲作嘔。

王朗得了金銀,便使人於孔融面前說國淵諸多不是,孔融由是大怒,下令將國淵拘囿。孫乾聞說,來見孔融,孔融怒氣正盛,哪裡聽得了勸?又被王朗當面進讒言,孫乾見桌案之上有一方硯臺,抓起怒砸王朗。王朗滿臉鮮血,兀自大叫:“孫乾無禮,主公面前悍然行兇,誠目無上尊,以權驕橫。”孔融耳根軟,聞言便命人將孫乾亦拿住,置於獄中。

孫乾在獄中,猶自喝罵王朗奸賊。王朗聞言,取些許金銀,賄以獄官,於孔融省悟前,贈以毒酒。可事與願違,恰好當日孔融來見孫乾,正在說話,見獄卒鬼鬼祟祟的,便上前詢問,那獄卒並不知道孔融原本不知此事,於是和盤托出,孔融大怒,便差人去拿王朗,王朗早得了訊息,漏夜逃出城去,竟在會稽立為太守。

卻說鄒丹勸說公孫瓚接受陳琦好意,公孫瓚舉棋不定。

田豫此時帶病之身,公孫瓚親到其府上訪問,以此事相問,田豫道:“鄒丹之言大善,主公可依其言。袁紹若敗,袁氏與陳氏有大仇,必為陳氏所殺,主公若能得田豐、沮授輔佐,河北之地再無對手也。”

公孫瓚大喜,安撫了田豫,便親自來見陳琦,兩軍合兵一處。公孫瓚又與劉備三人見禮,遂留關羽鎮守北平,自提一軍,與趙雲、張飛、劉備、陳琦領馬步三軍合計十五萬,向勃海進兵。

陳琦又致書一封,陳顓稟明劉虞,劉虞遂以陳顓為將,統一萬弓兵,來助公孫瓚。

陳琦接住陳顓,以後輩之禮見禮後,分賓主落座。

陳顓坐於主坐之上,背後陳琦恭敬跓立,並無半點怨言。左手第一人乃是劉備,關張左右分立,右手第一人乃是公孫瓚,其下分別是鄒丹、田楷、田疇等。

陳顓回身謂陳琦道:“元甫有何打算,不若據實說來,倘若計劃可行,或可誅滅袁氏本初一族。”

陳琦道:“回崇武大人,今袁公路無端陷害宗室弟子,吾陳氏弟子陳檀陳元齡救和公子而致殞命,今袁本初據住勃海,幾番欲要挑釁宗室威望。薊郡劉伯安乃光武帝之後,漢室宗親,反困囿於薊郡小地,本初乃臣下,竊據勃海富饒之所,此死罪也;

前番,公子劉和自長安回,彼與袁公路皆有劫掠公子之舉,此亦死罪也;

本初自到任以來,不修仁德,窮兵竇武,治下百姓,餓殍盈野,是為不仁,忤逆上官,私拘皇族,是為不忠,此不忠不仁之輩,此亦死罪,人人當得而誅之。

合此三條,幽州刺史劉虞、北平太守公孫瓚,集合義兵,討伐不仁,所到之處,當望風披靡,若負隅頑抗,天兵過處,惟有片甲不存也。”

袁紹在勃海治所南皮,聞聽公孫瓚犯邊,又得討伐檄文,袁紹大怒,暗中卻大罵袁術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