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不淺。

主簿陳琳與參軍沮授,一同來見袁紹,沮授道:“北軍勢大,靡費甚巨,故宜常守,俟彼糧盡,以逸待勞,必能取勝。”紹從其言,遂按兵不動。

陳琦部先到,命人四下裡捉拿工匠,砍伐樹木,打造發石車。並不輕易進兵。

不數日,陳顓大軍到來,見陳琦並未攻城,甚是不解。召陳琦問曰:“我軍眾甚,日費叵巨,正宜急攻;今汝圍而不取,空費錢糧,而寸土不得,羈糜日久,士氣必墮也,那時我軍必敗。”

審配在鄴郡,聞說公孫瓚並劉虞部合兵伐勃海,忙使人請公子袁熙入府。審配道:“今大人被困於勃海,糧草不繼,正南以為當使蔣奇引兵援護,公子以為何如?”

袁熙道:“全憑大人做主,顯奕意不在於政事、軍務,今後此等事毋須問我,大人可自處之。”

審配得了此言語,一面遣蔣奇收集糧草以前軍援護勃海,一面使麴義、管亥為後軍護衛蔣奇。

陳琦聞說蔣奇兵至,遂入報陳顓,顓使陳琦、子龍迎敵。琦分子龍一萬突騎在左,令程銀、馬玩領一萬突騎在右,自領三萬突騎為中軍,正面迎擊蔣奇。

蔣奇只顧趕路,不曾提防陳琦突襲,正行間,被陳琦三路騎兵一齊殺出,心下著忙,慌不擇路見,正遇著趙雲,二人交馬僅一合,被趙雲一槍刺死。

蔣奇既死,陳琦又在袁紹軍中傳言主將死訊,袁軍頓時大亂,一應輜重,隨意丟棄,其餘皆逃命去了,四人又追殺一陣,斬首六千餘級。

蔣奇敗軍正走,背後管亥、麴義又到,當下合兵一處,來追殺陳琦。不料陳琦早有防備,待麴義、管亥兵到,被陳琦截住歸途,趙雲、陳琦各敵住管亥、麴義,管亥見不是頭,撇了軍隊,獨自逃命去了,陳琦也不追趕,任他自去,卻來夾擊麴義。麴義見管亥逃跑,心中著忙,正打不過趙雲,又見陳琦來攻,手上略鬆一鬆,被趙雲一槍磕飛兵刃,復一槍刺於馬下。

顏良、高覽在袁紹府前,被聯軍團團圍住,兵不得出,二人奮力抵抗,終因力竭成擒。

陳琦軍衝入袁紹府中,不分男女老少,見人就殺。袁紹化妝欲走,被低下僕眾識破,押赴於陳琦身前。袁紹瑟瑟發抖,但求活命。

陳琦哪裡肯應允,命刀斧手,將袁紹凌遲。又命人將袁紹所剮肉片煮熟,端於譚、尚身前,二人欣然而食。琦此時告知真相,二人悲憤欲吐,俱被陳琦梟首。

袁紹既死,許攸又命人將袁紹首級使油烹之,盛於匣中,發八百里快騎,送呈壽春袁術府中。

袁術心喜且怒,便使人召來孫策,要進兵復仇。

袁紹死訊傳至鄴城,審配便要興兵復仇。更兼袁譚袁尚具死,袁熙便領大將軍。

有人在袁熙面前言審配二子在勃海被擒,審配起兵復仇是假,投降是真。

逢紀聞言,夤夜入府來見袁熙,謂袁熙道:“配天性烈直,每所言行,慕古人之節,不以二子在北為不義也,公勿疑之。”袁熙詫異曰:“君不惡之邪?”逢紀正色曰:“先所爭者私情,今所陳者國事。”袁熙曰:“此大善也,且吾之仇人許攸也,食君之祿而害君死,此佞之臣也,孤早晚獲之,必凌遲之”。

逢紀曰:“向在勃海,許攸已被文丑所斬,時聞陳元甫在側,彼竟不阻之。未知其意若何。不知非許攸,其不得輕入勃海之門乎?”

袁熙道:“吾知其意。陳元甫其實亦恨買主許攸,故此見文丑斬許攸,其不阻止也;奈何如今文丑、顏良、高覽、張合皆已成擒,孤無人可用,不如早降,可留袁氏一脈。”

審配聞聽逢紀勸袁熙,遂引逢紀為知己。審配聽聞袁熙欲降,面北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