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陷落的消失傳來,日本再次舉國震驚!

由於當前蝦夷島還沒有被德川家治徹底出兵佔領作北海道,所以當前的日本在名義上就是三個島:本州島、四國、九州。

可如今,三島中的兩個島嶼九州跟四國都被燚朝聯軍給佔領了,如何能讓他們不害怕?

在這麼下去了,日本說不定就沒有了。

於是,擁皇軍跟幕府就都很默契的進行了秘密的會議洽談。

事態緊急,雙方也都是本著解決事情的態度出發,也就都沒有向對方提出什麼過於苛刻的條件。

經過雙方舌槍唇劍十多場後,最終幕府以大阪、奈良、滋賀、福井為中心界,把本州島南面的區域以及九州島預設給了擁皇軍,合稱為南國。四國以及本州島北面的土地依舊歸幕府所統治,稱作北國。

此時,歷史的車輪發生了巨大的偏轉。

雙方簽訂了十年之數的和平條約,同時幕府將軍德川家治被天皇正式冊封為徵夷大將軍,長洲藩的毛利重就被封為了鎮南將軍。

由於南國名義上歸屬天皇直轄,所以南國每年需要付出十萬兩白銀、布一萬匹的“薪酬”給以德川家作為鎮守北方。

同時,雙方約定,同時從南北兩面各自出兵收回屬於自己的島嶼。

天擇四年(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中,長洲藩的毛利重就以天皇的名義出使滿清,提議共同出兵對付燚朝,這是日本第二輪派出遣清使者。而此時的幕府使者還在滿清的會同館內,未得到乾隆的正式回應。

到也不是乾隆不想回應,只是滿清當前的八旗新軍還沒有訓練完成,特別是火炮鑄造在數量上也沒有跟得上來。對於燚朝的新式武器,滿清更是完全沒有研製的頭緒。

滿清好不容易才從燚軍的強烈的攻勢中獲得了短暫的和平,哪怕是好大喜功的乾隆也不敢再任性,貿然的撕毀條約進攻大燚。而且就算是乾隆真要任性。選擇誰掛帥也是個問題。基本上讓他非常信任的幾個掛帥人選都被燚軍教會他們做人。如果新軍力量不夠,讓他們再去對付燚軍,也是件頭疼的事情

當然,最重要的是,能深度利用日本來消耗張瑞的力量,他乾隆何樂為不為呢?日本越是著急,他乾隆就是越是要悠著點,就是吊著他們,不拒絕說不行,也不說可以。不然日本可不肯拿出自己的箱底實力出來跟張瑞拼個你死我活。

日本使團中也不是沒有聰明人,大概也能猜出滿清的意思,可是他們也是沒有辦法,只是回信日本說明了大概的意思。

幕府跟平安京(京都)也都明白,自己要是沒有點實力來拖住燚朝,滿清肯定是不會下場的。只能拼命的開始調動起了兵力,展開對燚軍的生死大戰。

由於平安京跟幕府達成了協議,現在是整個日本一心對外。幕府也調動了最後的力量,由十八萬軍力一口氣募集到了三十三的軍隊。可以說是把當前領地上的武士都招募了進來。

平安京方面,在天皇的號召下,連帶著眾多的農奴兵,共擁有兵力達到了五十五萬之數,可以說是領地上是戶戶出丁。

平安京由長洲藩處出兵,進攻九州島;幕府則由大阪出兵,進攻四國島。

雙方兵力合計百萬之數,可謂是空前浩大,以求一戰把燚朝聯軍解決掉,不然最次也得把他們趕出日本島。

於此同時,天皇還下達命令,號召日本的百姓不允許加入漢軍,這是判國是行為,必定不再受天照大神以及各大神的眷顧,死後將進入八間地獄,生生世世永受酷刑。

而所有加入了漢軍的浪人武士也必須要脫離漢軍,不允許為敵人作戰,違者將收回武士榮耀,家族之人世世代代為奴為婢,永無翻身之日。

在幕府跟平安京聲勢浩大之下,九州跟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