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旦你的圓頓種性成立以後,那就是你表現的時候了。你開始啟動的時候,那叫做大白牛車,叫頓超了。

頓超你看六根清淨位就知道,他還沒有證得法身,他幾乎就有法身的功德,幾乎就有了。就是所有的果證,藏通別三教沒有一個是在內凡位就出現功德的,沒有。只有《法華經》,內凡相似位他的六根就不可思議了,就跟一個佛陀幾乎一樣,他的眼睛也看到佛法界,他通於十法界了。所以印光大師說:“王子墜地,功超群臣。”這是講圓頓法門。

就是說,你不一定要馬上去做一個什麼朝廷的大官,你要想辦法生長在王家,因為世界上只有王家能夠繼承國王的位置。你今天不是生長在王家,你再怎麼努力,你難不成宰相你還可以繼承國王的位置嗎?不可能。因為你種性不對。就是說,我們要先把佛心為己心,把自己的因地跟佛陀的果地,拉到一個隨順的情況。雖然不一樣,但是至少是隨順,叫做隨順真如,或者講隨喜真如,都可以。那麼這個花的時間就很多,你要不斷去聽聞,去讀誦,但是你絕對值得。因為這《法華經》是頓超的法門,你不走這條路,那你就要走漫長的生滅道路去了,漫長。

所以大家要把這個精神弄清楚。它的精神就是,想辦法讓你自己變成王子。雖然他年紀很小,但是他的功德超過三代的老臣的宰相。因為你是王子,這個地位不可取代,是這個意思。這個圓頓種性的重要,我們從<隨喜功德品>看得更清楚。

我們看下一品,法師功德品。

先看附表第六十頁,附表第四十三,“法師功德品”。先看第一段的解釋品目。

一、解釋品目

“法師”者,即受持、讀、誦、書寫、解說,五種法師也。此五種行,始從“名字”,通於“分證”,皆得為之。前品已明隨喜功德,今品則廣舉五事,隨其一事行成,未來皆得清 淨六根,故名< < 法師功德品> > 。此舉果以勸修因也。

什麼叫<法師功德品>呢?

先看“法師”這兩個字。這個法師,就是你能夠做到這五個法門:第一個,受持。你聽完《法華經》以後,你要把它核心的觀念怎麼樣?一心三觀,正念真如,一念的隨喜,這個核心思想要受持在心中。然後呢?然後回去就做功課,或者讀,或者誦,或者書寫,或者為人解說。你能夠做到這五種法門,就是五種法師了。當然這個五種法師,它不是說五個都要修。它的意思隨修一法都可以,隨修一法。那麼這五種行,它是從名字位,到觀行位,到相似位,到分證位都可以修。

前面的<隨喜功德品>,講到名字位跟觀行位的一念隨喜,“今品則廣舉五事”,就是前面的五種法師,隨其任何一事行成,未來皆得六根清淨位,故名<法師功德品>。它的意思就是說,我們現在假設是名字位,我們聽聞《法華經》以後一念隨喜,然後呢?然後我們怎麼進步呢?就是我已經聽聞,從聽聞的角度已經到極限了,那我希望從名字位到觀行位,從觀行位到相似位。《法華經》的果地功德出現,是到相似位才是果地功德,名字位、觀行位都是因位。那你從因位要到相似位,六根清淨位,你必須要走這五條路,修這五個法門,就是受持、讀、誦、書寫、解說。你要找一個法門來不斷地淨法熏習,才可以從你的因位而到達果位。透過五種法師的修學,而趨向於未來的相似位的功德,是這麼一個情況。

我們看第二段的“經文要義”。

二、經文要義

(一)前文跡門宏通,所說“法師品”,是讚美一心所起萬行之人法。今本門宏通,所說“法師功德品”,是讚美萬行會歸一心之功德,即是清淨六根,而親證法華三昧之前方便,使令六根之見聞覺知,近似於佛。

在前面的跡門流通當中,我們有個<法師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