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建文削藩引亂(第3/4頁)
章節報錯
忠腹背受敵,想跑過橋去,結果被生擒活捉。燕王又率領軍隊直奔真定,耿炳文的部將張保前來投降。他告訴燕王,耿炳文有三十萬大軍,先到的有十三萬,分營駐紮在滹沱河南北。
燕王一聽,心想:如果我帶著軍隊去攻打北岸,那南岸的軍隊肯定會渡河來救,到時候就難打了。於是,他就好好安撫了張保,讓他回去告訴耿炳文,說雄縣和莫州都敗了,讓耿炳文把軍隊合併起來。張保回去後,就騙耿炳文說,他被抓了,然後偷了一匹馬逃回來了。他還說,燕兵馬上就要到了,如果河南的軍隊移到北岸,就可以合力禦敵了。耿炳文一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就移動了軍營。結果,燕王派張玉、譚淵、馬雲、朱能等人率領軍隊猛烈攻擊。燕王還派出奇兵從背後出擊,沿著城牆夾擊,橫穿南陣。耿炳文大敗,逃回真定,被斬殺的人將近五萬,淹死的更是不計其數。
耿炳文可是個老將了,一直以來都被認為很會打仗,結果這一下敗得這麼慘。皇上看了戰報後,臉上都露出了憂色,趕緊召叢集臣商量對策。黃子澄還是那副老樣子,說:“勝負乃兵家常事,就這麼一小塊地方,怎麼可能抵擋得住天下的力量呢?我願意調集五十萬大軍,四面圍攻他們。他們人少,肯定打不過我們,到時候就能把他們一網打盡了。”
皇上問:“誰能當這個大將呢?”黃子澄說:“李景隆,那可是文武雙全的人才啊!”皇上一聽,覺得有理,就點頭同意了。
皇上還親自在江邊給李景隆送行,然後就把耿炳文給召回了京師。李景隆坐著馬車到了德州,收集了耿炳文戰敗後的殘兵敗將,又調集了各路軍馬五十萬,在河間紮下了大營。
燕王一聽李景隆來了,就撇了撇嘴,說:“李九江啊,那就是個膏粱子弟,沒啥本事還驕傲自大,從來沒打過仗,給他五十萬大軍,那不是自掘墳墓嘛!”於是,燕王就打算出去引誘李景隆。
說起來,太祖的兒子們,燕王善戰,寧王善謀。皇上怕寧王和燕王聯手,就下詔削了寧王的三護衛。燕王一聽,高興地說:“這下取大寧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他就給寧王寫了封信,說自己陷入了困境,請求幫忙。然後,他就偷偷地帶著軍隊去了大寧,在城外駐紮下來。
燕王一個人騎著馬進了城,和寧王手拉手大哭了一場,說北平眼看就要被攻破了,要不是寧王上書求情,他早就死了。寧王一聽,就幫著寫了份奏表,請求皇上赦免他的罪過。過了幾天,兩人的關係好得不得了,燕王就告辭了。寧王親自送到郊外,結果伏兵四起,燕王就把寧王和他的妃子、世子、財寶都帶回了北平。
李景隆一聽燕王去攻大寧了,就帶著軍隊去進攻北平。都督瞿能特別勇猛,帶著兩個兒子和一千多精兵,衝進了張掖門,差點兒就把城給破了。結果李景隆這傢伙,嫉妒人家成功,就派人去阻止。這樣一來,城裡的防守就更堅固了。燕王帶著從大寧回來的軍隊,回擊李景隆。城裡的軍隊也衝了出來,內外夾攻,李景隆就敗了,逃回了德州。
黃子澄這些人還瞞著皇上,說天氣太冷,先在德州駐紮,等明年春天再大舉進攻。第二年四月,李景隆又從德州出兵,過了河間,和郭英、吳傑等人合兵六十萬,號稱百萬大軍,駐紮在白溝河,和燕王的軍隊打了起來。都督平安、瞿能父子率領軍隊奮勇殺敵,箭如雨下,殺傷了很多敵人。南軍的箭矢像雨點一樣射向燕王的馬,馬被射中了三次,換了三匹馬,最後馬被堤壩擋住了,燕王差點兒被瞿能追上。
燕王急中生智,跑到堤壩上,假裝揮鞭子,好像在招呼後面的軍隊。李景隆一看,以為有埋伏,就不敢上堤壩。結果這時候颳起了一陣旋風,把南軍的大將旗給吹折了,南軍大亂,崩潰的聲音像打雷一樣。瞿能父子力戰而死。燕王就命令每次風起的時候就放火,燒南軍的營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