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段歷史發生在公元1352年至1368年,與上一章回時期平行,本章回的角度站在朱元璋,講述他從放棄和尚投軍到稱帝建立明朝的跌宕起伏的里程。

這個時期,世界歷史上,1357~1358年,法國市民起義和扎克雷起義,開啟法國乃至歐洲的反封建、反壓迫的自由、平等和民主鬥爭。1360年,法蘭西被迫簽訂了極不平等的《布勒丁尼和約》,割讓出盧瓦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脈的全部領土。1362年,土耳其人佔領亞德里亞堡。1367年,漢薩同盟形成,其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間形成的商業、政治聯盟,逐漸成為中世紀歐洲的主導力量。

朱元璋本人有打油詩道: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三聲喚出扶桑日,掃盡殘星與曉月。這首詩是其登基時候作的,以俗不可耐卻又不同凡響的口氣,表達了自己橫掃天下,志得意滿的豪情壯懷。

大明太祖高皇帝,也就是那位傳奇的朱元璋同志。他老家是濠州的,後來他們一家子搬到了鍾離縣太平鄉。他老爹叫朱世珍,老媽陳氏,一口氣生了四個兒子,朱元璋排行老四,小名兒叫朱重八。

話說這朱元璋出生的那天,可真夠熱鬧的。元文宗戊辰年九月丁丑日,那晚,天邊紅光閃閃,跟著火了似的,鄰居們都跑出來喊:“朱家著火啦!”結果跑到一看,啥事兒沒有。第三天洗三兒的時候,他老爹出去打水,嘿,您猜怎麼著?一條紅綢子漂到跟前了,老爺子一合計,乾脆拿這紅綢子給孩子做衣服吧。從此,他們家那片兒就叫“紅羅障”了。

朱元璋小時候啊,體弱多病,老爹一度想讓他去當和尚,為啥?因為元朝那時候最看重的就是和尚了,待遇好,還安全。

到了甲申年,泗州大瘟疫,朱元璋一家子,老爹、老媽、大哥、小弟,全沒了。家裡窮得叮噹響,連棺材都買不起,只能拿草蓆一卷,隨便找個地方埋了。

那時候,朱元璋有個二哥叫朱重六,他倆抬著親人的遺體去山腳下安葬。剛挖了個坑,二哥回去拿繩子,讓朱元璋守著。結果,天公不作美,雷雨交加,朱元璋只好跑到村裡的小廟裡躲雨。等天亮回去一看,嘿,墳頭自己長出來了,還成了個小山包。這地原本是村裡劉繼祖家的,劉繼祖一看這情形,覺得挺邪乎,乾脆就把這塊地送給他們家了。

沒多久,二哥朱重六也走了。這時候,朱元璋才十七歲,沒辦法,只好進了皇覺寺當和尚。可沒多久,廟裡糧食也不夠了,朱元璋只好出門化緣,這一走就是三年,走南闖北,吃了不少苦頭,最後又回到了皇覺寺。

那時候元朝政府腐敗透頂,到處都是起義軍。壬辰年,定遠有個叫郭子興的,起兵佔了濠州。朱元璋本想躲躲風頭,結果去廟裡求籤,問逃不逃,不吉;問守不守,還是不吉。他心想:“難道是要我起義嗎?”一抽,大吉!於是,他就在閏三月的第一天進了濠州城,見到了郭子興。郭子興一看朱元璋,嘿,這小子不凡啊,就把自己的養女馬氏許配給了他,這位馬氏,就是後來的高皇后。

朱元璋在郭子興手底下,雖然是個上門女婿,但他心裡裝的可是天下蒼生。他糾集了一幫志同道合的人,漸漸地,名聲就響了,好多英雄豪傑都投奔他來了,像徐達、湯和這些後來的大將,都是那時候跟他的。

後來,趙均用、彭早住被元朝大將脫脫打敗,也跑來了濠州。郭子興本來是想拉攏他們的,結果反被他們給控制了。這倆人治理軍隊那叫一個亂,朱元璋一看,不行,得想辦法。於是,他帶著七百人交給其他將領,自己帶著徐達、湯和等二十四個兄弟,往南去了定遠。

到了定遠張家堡,那兒有支民兵,號稱“驢牌軍”,朱元璋略施小計,就把他們的頭頭給抓了,結果整個營的兵都投降了,一下得了三千壯士。後來又招降了八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