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白銀的價值體系(第2/2頁)
章節報錯
劃時代的嘗試,洪武帝試圖構建以紙幣為主導的貨幣體系的重要工具。
大明放眼世界,不光國力排名第一,就連貨幣制度演變的理念也最為先進。
然而大明寶鈔這場雄心勃勃的嘗試,最終變成了一段令人唏噓的歷史。
而失敗的原因就在於沒有相應的準備金,寶鈔的價值不斷下滑,物價飆升,經濟陷入困境。
永樂時期更是雪上加霜,濫發寶鈔導致貶值迅速加劇。
明朝後期的“倒鈔法”更是火上澆油,人們為了兌換新鈔,還要支付額外的費用,使得舊鈔堆積如山,寶鈔信譽徹底瓦解。
洪武帝與永樂帝在軍事方面那是當之無愧的卓越,但在金融智慧上卻欠缺明顯。
因為他們並不懂得經濟規律的力量,無法被行政命所左右。
這也可以說是歷史的侷限性。
陳羽話落,朱棣與鄭和對視一眼,都感覺腦子癢癢的,像是有什麼東西要長出來一樣。
鄭和正色道:
“陳兄弟,看來要是想要徹底解決大明寶鈔問題,那麼必須需要大量的白銀進入到朝廷,以此用來對標寶鈔。”
“可如今大明境內的白銀數量大量被極少數人佔據,而且數量上本來也無法應對整個大明寶鈔的體量,如果想要化解這一窘境,還是要依靠日本境內的銀礦山啊!”
朱棣聽見鄭和所說的一番話,很是欣慰。
如果按照陳羽所說,那麼寶鈔問題的解決辦法,就在日本銀礦上。
而鄭和說出這一番話,無疑是在下‘軍令狀’!
只要陳羽點頭應答,那麼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重點就會放在奪島挖銀礦上。
陳羽卻搖了搖頭,淡淡的說道:
“白銀雖然值錢,但它的定位依舊是貨幣,只要是貨幣,只要大量的湧入民間,不管是白銀還是黃金,價值還是會跟大明寶鈔一樣不斷貶值。”
“最後只會導致寶鈔變成廢紙,白銀變成價值高一點的石頭。”
“如果抱著這樣的目的,那麼下西洋消耗大量錢財與物資,結果換回來一些石頭,那還不如等到來年開春,將這些錢財與物資用在攻打韃靼上面,搶一些牛羊,再不濟也能吃一段時間的肉,改善一下伙食。”
“???”
“???”
朱棣皺著眉頭,腦子裡癢癢的感覺消失的蕩然無存,只感覺頭疼。
為什麼?
這到底是為什麼?
白銀也將與寶鈔一樣貶值,可它是白銀啊,怎能跟紙做的寶鈔淪落到同樣的結局?
鄭和此時也是一臉的懵逼,腦子的cpU差點因高速運轉燒燬。
奪取日本百萬斤銀礦,怎麼看都是一件發財的買賣。
怎麼可能會淪落到吃力不討好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