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又得知了什麼大人物的秘辛,平常跟朋友閒聊的時候,又有新內容可以爆料了,哪怕是衛所的不少兵士都是這個心態,唯獨宋慶自己非常疑惑,他疑惑的地方在於,自己為什麼會收到一封信。

來到這個時代之後,宋慶還是頭一次收到信,上輩子上高中時因為網路還不發達,倒是專門找過幾個筆友,與人家往來通訊,有那麼一段時間甚至沉溺其中,天天去學校傳達室看有沒有自己的信寄來,如今回了這靠通訊傳遞資訊的大明朝,這麼長時間了還真沒有遇到過一次,因此他對這封信的來歷非常感興趣,並且隱隱有幾分朦朧期待。

這種朦朧期待,自然是覺得信很有可能是李婧兒姑娘寄來的,說不定是姑娘半年不見,對自己頗為思念,因此羞羞答答的寫了這封信來,想到上面可能隱約表達的情意,宋慶就覺得自己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彷彿回到了自己讀初一那一年,頭一次喜歡上了班裡的一位女同學,當時自己甚至都不知道這叫做戀愛,只覺得生活如此煎熬,卻又分外美好。

可當他見到送信人,親手拿到信的時候,所有的朦朧和愛意都在一瞬間被無情打碎了,來信的倒是跟他關係比較親密,但卻不是李婧兒姑娘,而是他那位在京城結下交情,後來的結拜三哥,關寧軍著名青年將領,白馬銀槍吳三桂……

這位三哥宋慶自然是有印象的,而且印象比起大哥魏勇,二哥田英都要深刻的多,畢竟這人名氣太大,某些不知道崇禎和李自成的可能都知道他,遺臭萬年真心不是說說而已,宋慶想忘記都難。

可他實在沒有想到,這位三哥能大老遠給他寫封信,看意思還是派手下親兵送過來的,那位親兵也很有素質,來了連口水都沒喝就走人了,回信的時候必然要好生誇獎一番,好歹讓人家回去也能受個賞。

吳三桂這封信很多,足足寫了快二十頁紙,讓宋慶懷疑這廝是不是也想做什麼儒將,打算從文事上頭跟自己比比看,這信絕大多數內容都只是些尋常問候,無非是京城一別,兄弟多日不見,甚是思念云云。

不過能夠在這個時代,收到這麼一封充滿了關懷,熱情洋溢的信件,宋慶還是很高興的,哪怕這人未來很有可能是個大漢奸,但好歹如今還是抵抗後金的好漢,又是自己結拜兄長,能夠想著給自己寫封信來,足見其還是很有心的。

要知道結拜之後,宋慶自己都沒當回事,當時也只是胡亂磕個頭罷了,回了徐州諸事纏身,哪裡還能記得當日在京城還結拜了三個兄弟,可吳三桂同樣也是忙人,還能想到這一點,哪怕就是有意為之,也能看出他很會做人。

人家這麼會做人,宋慶當然不會等閒處之,一面看著信,一面開始打點腹稿,準備也回一封同樣充滿熱情的。

但當他開啟最後幾頁來,仔細看上幾行之後,立刻將其他心思都拋之腦後,因為信上內容叫他忽然想起來,有件影響力不亞於入衛京師,重要程度甚至要超過的大事件,已經緊鑼密鼓的拉開了帷幕。

那就是大淩河之戰。

第二百五十二章 重鑄堅城

大明崇禎四年,後金天聰五年七月二十七到十一月初九日,由後金皇太極率領的五萬軍隊,進攻明軍遼西大淩河城的戰爭,就是明末非常有名的大淩河之戰。

在這場戰爭之中,後金將圍城、和談、攻堅、打援相結合,獲得戰略性的勝利,大明則遭到戰略性的失敗,戰後明軍在關外的精銳已不復存在,加速了明亡清興的歷史程序,此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圍城打援、亦戰亦款的成功戰例。

這就是宋慶對於大淩河之戰的瞭解,他只知道這一仗打的非常慘烈,關寧軍損失慘重,趕去赴援的川軍更是全軍覆沒,哪怕是打贏了的後金損失同樣不小,算是個名副其實的絞肉機戰役。

雖說這仗還沒有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