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敢問世間大道理(二)(第4/4頁)
章節報錯
,待得眼前景色不再天旋地轉,他才發現自己站在了一處聳入雲端的峭壁之下,眼前只有一條貼附在山崖上幾乎垂直朝天的狹長山路,探入雲霧中,渺渺不知歸處。
君策愣了愣,轉頭環顧四周,依然是道德谷的山林風景,可是眼前這條山路卻不似以往所走的那般熟悉,很快君策就想起來了什麼,他走近那條狹長山路,由於常年未曾有人在此走動,嶙峋怪石隨意壘起的石階上落滿了厚重風沙和細碎花葉,還有青綠色的潮溼苔蘚攀附在臺階縫隙間,君策的視線順著臺階向上攀援而去,卻根本看不見更遠處。
君策看著眼前的“蜀道”,一時間根本想不明白自己究竟是如何來到此處的,可是想起了遠處的天門,想起了自己莫名其妙出現在了赤野,他的心神反而安定了下來,他低下身摸了摸腳下的石階,觸手冰涼卻光滑圓潤,沒有天然山石的鋒銳和崎嶇,君策站起身,小心翼翼地將身上揹負身後的桃木劍和包裹行李牢牢繫緊,又將腰間懸掛著的一卷書收起揣在懷裡,這才踏出第一步,走上了這條“難於上青天”的蜀道。
有時候走過了很遠的路不代表就看見了更多的東西,也不代表就能知曉更多的道理和學識,無論是讀書還是遠遊,總需要去從字裡行間和市井坊間不斷思索和辯證,將那些個自以為是和固步自封都打破。
人生無奈之處有時就在於,哪怕是你覺得如此就好的某些時刻也是要流逝的,而那些再也回不去的無憂無慮更是早已被深埋在了歲月的塵埃裡,許多人窮盡一生都再難找尋片刻投影。於是我們總不免要去走出一步又一步,既然還有選擇就要去取捨,總比被世事壓在心頭的那一刻再去悔恨和割捨要好上一些。
以前的君策總覺得自己這一生就留在方寸島的小院中,照顧好孃親,慢慢等待二叔和姨娘的歸來,然後和小時候一樣,到了年節就可以一起坐在熱乎乎的屋子裡等待舊時去新年來,如此度過一生就再好不過了。他也想過許多,比如聽聞父親是死在了遙遠的奇星島上,比如聽說了所謂江湖的風光萬丈,他也會覺得自己就這樣是否算荒廢了一生。可那時的他真的覺得那樣的平淡和尋常就是最好了,哪怕再累,回到家中總有孃親煮好熱湯在等著自己。
現在呢?君策慢慢走入山路的雲霧中,低下頭是看不清的萬丈深淵,抬起頭是茫茫不知前路的遠處,可是他的眼中卻有一盞明亮的燈火在閃爍光明,照破畏怯和猶疑,他一往無前,摒棄了過往的思緒和心境,就像是一個第一次站在這世間的陌生人,只是想要走到高處去親眼看遍這世間一切。
就像當年青瀲山中的那個孩子,第一次走到山巔處,在朝陽下,親眼看遍人間。
那盞明燈在他的心中,亙古不滅,永夜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