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仍舊覺得把握不住在那閉上眼睛陷入黑暗之中時所獲得的安寧究竟和道藏典故中所說的修行有何干系,卻也在那難得的寧靜中有了些這麼多年來從未有過的停下腳步,他細細琢磨自己的內心,溫熱的跳動,回憶過往一幕幕就在眼前走過,在醇香繚繞的香火氣息中,叩問神明在上。

過了午後,君策會跟著張謙弱去往山後栽種蔬菜瓜果和伐木備好柴火,臨近黃昏時張謙弱還會帶著君策到山後溪澗岸邊垂釣,一日的葷菜就都寄希望於此時的運氣,若是運氣好有時能有好幾條蠢笨飛魚上鉤,可若是沒那運氣,那就只能過上一兩日清湯寡水的清淡日子了。

張謙弱的垂釣本事說不上厲害,更毫無技巧可言,大半都是他從小自己琢磨出來的,畢竟他年幼來到道觀時便只有和年邁的師傅相伴,沒有長輩和師兄能夠傳授於他生活的技藝,師傅年紀大了之後便終日只在道觀大殿打坐修行,山後的蔬菜和每日灶房的柴火也都是張謙弱忙活備好的,說不上辛苦和疲累,畢竟在這山中除了潛心修煉和讀書,張謙弱也沒什麼事情足以忙碌和憂心的。

君策和張謙弱坐在岸邊,兩個年紀相差不遠的少年有時會漫無目的地閒聊,雖然一開始都是初來乍到的君策問些有關於道德谷的故事,後來難掩好奇心的張謙弱也會打聽君策從小長大的方寸島是什麼模樣的,大海又是何等的廣闊,更重要的,張謙弱總是好奇外邊的世界裡人們又是怎樣的呢?

君策都會一一作答,只是在回答之前他總會思考上一陣,不知是是在回憶還是在斟酌語言,亦或是在這漫無目的的閒談之間,難免地觸碰到那些早就習以為常卻終究深深刻印在心中化作了人生路上坎坷顛簸的點點滴滴。

其實二人之間說的最多的,還是為何道德谷在很久很久的以前會留在這世外之地完全地隔絕在汪洋之外,張謙弱只能從書上讀來的隻言片語中拼湊出站不住跟腳的先賢論調,最終還是歸於沉默。其實少年終究還是少年,讀書做事靜心已是難得,若要看明白世事卻仍少了閱歷支撐,就像君策同樣答不上來留在道德谷和住在方寸島上究竟孰優孰劣。

論起垂釣,在雲庚村裡跟著顧枝學了一段時間的君策居然還要比張謙弱來得更有收穫,他在山中精心揀選了幾樣作餌的小蟲一一試驗,最後憑藉一樣滑膩肥美的小蟲釣起了不少上鉤的魚兒,於是長生觀的伙食也隨著好了不少,除了日日都能有新鮮的魚肉,還能喝上一口鮮美的魚湯,這一手本事可是讓張謙弱刮目相看,至此要是來了溪澗岸邊垂釣張謙弱總要仔細觀察君策的一言一行,有樣學樣。

當夜幕落下,幽居山中林間的長生觀便更要寂靜,除了大殿和小院書房的幾點燭火微弱光芒,四下裡都是黑黢黢的,君策總是會坐在大殿下的白玉臺階上抬頭仰望星空,在無邊的黑暗裡那高懸頭頂的光芒便更加璀璨,如此獨坐深思,好像天地間也只剩下了一個人,只需將心上愁緒和難言的話語輕輕說與清風,便能乘著星海遊走,落在思念的地方。

身邊傳來腳步聲,君策側過頭,藉著大殿外折射的燭光看見了一個披著道袍的蒼老身影,君策站起身卻被一隻寬厚手掌按在肩頭,老道士笑著輕聲道:“沒事,坐著吧。”君策點點頭,還是恭恭敬敬地行禮道:“玄易道長。”老道士坐在君策身邊,仰起頭看著漫天星河靜默不語。

君策有些侷促地不知所措,更不知是該開口說話還是靜靜坐著,老道士似乎是察覺到了君策的猶豫,他收回視線,滄桑眼眸看著君策,依舊是笑著,溫聲說道:“若是有想問的便問吧。”君策撓撓頭,撥出一口氣,理了理思緒。

“我想問一問道長,您曾說過的那個姓君的男子,他真的跨越天門的十年之期,來到了道德谷中嗎?那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君策認真問道,老道士懷裡卷著拂塵,絲絲縷縷的銀白絲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