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摟著母親,孩子被外公抱著,四人打了輛車直奔車站。

在車上,夏女士悄悄用手機發出了條簡訊。

夏女士母親卻是不知道,她這邊剛走,那邊老王、老劉就收到她閨女的訊息,火速趕到,並用夏女士留下的鑰匙開了她家的門,帶著施工隊進入了房子。

“全部打包帶走,注意標號。”

“都小心,謹慎點,不能遺漏分毫!”

老王沉聲吩咐道。

一聲令下,所有人紛紛戴上手套,把房間裡的東西清空,裝箱,標號並帶回第二現場。

只兩個小時,整個房間就完全空了。

跟著,是夏女士母親離開二十四小時後,她的家裡已經整個面目全非。

牆壁被開啟,裸露出了內部的磚石;

管線開鑿,管路基本鋪設完畢;

防水塗料開始鋪刷;

吊頂、預製鋁合金門框重新安裝。。。

夏母若是在這時回到家中,估計會驚嚇的當時就躺倒在地上。

距離青島千公里外的板萬村,所有工程亦開始進行著。

珙桐和半夏頭上戴著頂黃色的施工帽,在村子裡巡視。

半夏現在的身份是珙桐的助理,手裡拿著個筆記本,裡邊記錄了各方面所有聯絡人的電話。。。

兩人經過一幢正在施工的吊腳樓時,珙桐望見了半夏有些好奇的視線。

順著視線看去,輕笑了笑,隨即張口為她講解:

“板萬村的布依族吊腳樓為傳統穿鬥式木結構,普遍依山就勢,分為三層,底層為借山勢而形成的的架空空間,多用於養殖家畜。”

“第二層為左右對稱的結構,中間是堂屋、火堂兼廚房,兩側是臥室。”

“第三層結構則多為半開放空間,用來風乾和儲存糧食。”

說著,珙桐帶著半夏向吊腳樓內走去。

他抬頭指著一處處構件,向半夏說道。

“村子裡的許多吊腳樓因為年代久遠,整個房身都已經開始傾斜。。。”

“所以我為這些老宅做的第一步就是將它扶正。”

“扶正?”

半夏望著工人們的動作:“像那樣嗎?”

“為什麼這樣可以?我在西方讀書時,從來沒見過有這樣扶正的,它們的修繕往往都非常困難,花的代價成本都很高。”

在半夏視線所看的地方。

只見到有施工隊先拆除了瓦頂,然後透過鋼纜鎖緊、拖拉,將結構整個恢復橫平豎直後,再透過木楔使結構重新緊密咬合。

半夏這一問,是問到了珙桐的心底,挑了挑眉毛略顯得意與自豪:

“嘿,這就是咱們中國傳統建築的優異性了。”

“是老祖宗們的智慧。”

“你應該知道,在一些地震時,哪怕是現代新建的建築倒塌,可一些上百年的老宅卻仍然完好。”

珙桐說著,望向屋頂,向工人喊道:“老哥,這整根梁可都得換了。”

見到對方點頭示意後,珙桐才又看向半夏。

“這是為什麼?”

半夏越發好奇的問道。

“就像這穿鬥結構。”珙桐頓了頓,指向房梁的部位:“它是透過穿插榫卯相接,透過木楔進行定位。。。”

“這些使得它的整個生命週期可以進行調整,有非常大的靈活性!”

“因為一處處小巧木構件、榫卯的穿插配合,使得穿鬥式木結構天然對結構變形就有一定的寬容度。”

“等房子扶正後,施工隊還要對原有木結構中腐爛的部件進行更換,非常方便。”

“這也是為什麼古代有些建築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