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卻能在千里外重新搭起,就好像積木一樣。”
兩人從吊腳樓走出,珙桐停下腳步,露出敬意與讚歎對半夏說道:
“這裡面也是含著了老祖宗的哲學智慧。”
“萬事萬物,咱們都留有一些餘地,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就是這個道理。”
一處處挨個看去,檢查去。
半夏望著忙碌的施工現場,又看著身前不遠處的珙桐,美眸閃爍著晶瑩。
她是學美術的,對老祖宗們建房子的技藝從未了解,但這簡單的接觸,卻被其蘊藏著的文化內涵所吸引。
“那些土牆都開裂了!”
似乎是發現了什麼,半夏突然指向一棟吊腳樓,向珙桐提醒道。
“這個是位於房屋外結構,起保護性的夯土牆。”
珙桐看了一眼,向前走近了幾步,摸著牆壁說道。
“前段時間我觀察了整個村落,發現很多戶人家的夯土牆都消減、開裂了。”
“我尋找原因。。”
“後來發現,它們很多後牆直接就跟山體聯絡,使得排下的雨水、汙水輕易就能與牆面進行接觸。”
“長期下來,牆面自然會遭到腐蝕、開裂。。。”
半夏也伸出了白嫩的小手,輕輕摸過已經開裂了的牆面,眼睛眨了眨。
緊跟著,她帶著燦爛的笑容,看向珙桐,脆聲道:“那你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沒有問能不能,解決沒解決,直接問的就是結果。
語氣很篤定,帶著滿足與期待。
姑娘很喜歡見到珙桐這樣的模樣。
不是神,不高高在上,卻有足夠的能力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真正改善村民們的生活。
“我和左超以及老師傅們討論了很久。”
珙桐笑著,右手揚起,手心好像握住了什麼,跟著用力往下按:“最後決定採取傳統工藝重新進行夯造,就像這樣。”
“可就算這夯土牆重新修繕好了,等日子一久,雨水沖刷,又會開裂。”
半夏問道。
“對,村子自然雨水沒有得到組織,時間一長肯定又會這樣。”
珙桐把自己總是帶著的本子翻開,翻到一頁遞給了半夏:“我梳理了一下整個山村的水系。”
“為每戶人家都設計了排水溝,對這些自然雨水進行了梳理與組織。”
半夏細細看著本子上的流線圖,發現有一條條在屋後順應著山勢的排水溝出現,它們或是交織,或是穿插,或是聚合,或是分散。。。
在偏僻的角落,在人群來往的主要流線旁,在聚合與分散間,排水溝竟被做成了小景觀,周圍安置著幾把石凳,石椅。。
恬靜而舒適,愜意極了!
“利用這溝渠,村落的水道就不在無序,就能從根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半夏覺得驚豔,覺得這樣的作品比設計出一座玻璃金字塔還要了不起。
心理歎服,整個芳心漸漸被身旁的青年填滿,再也容不下他人分毫。。。
這個水渠,在江南地區許多古村落應用的最好,是整個生活、生產都離不開的排水體系,是村子的一部分。
珙桐也只是學習了部分罷了。
兩人繼續走過,不同施工隊的工作與進度也是不同。
新建的磚房在進行特殊工藝,進行風貌統一作業。它們磚牆外飾面得到整理,先鋪上鋼絲網,然後抹上土再加白水泥,黑水泥,以及土壤固化劑。。。
至於水泥的屋頂,則是用木構青瓦恢復出傳統的坡屋頂。。。
風格迥異的磚房在村子中漸漸不再那麼突兀,緩緩融合與這片山村之間。
珙桐與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