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華:是我秦國昭襄王,有一年大旱,鬧饑荒,有人向昭襄王提議開倉放糧救濟百姓,卻被昭襄王拒絕,昭襄王說因為我秦國法律規定,無功不受賞,我這些糧食是獎給功臣的,這些災民有功嗎?沒功就不能給,如果這些災民沒有任何功勞,卻不花一分錢。不付出任何代價就從國庫中拿糧食,那不提倡天下的人隨隨便便到我國庫裡拿糧食嗎?如果我不救災,這些災民會死,但是如果我救災,國家會亂,一個是災民死了,我國家安定,還有一個是救活了災民造成法治的混亂,所以昭襄王選了災民死國家不亂,

站在昭襄王的立場上是沒題的,包括武安君的事,但站在百姓和武安君的立場上昭襄王是寒心,

這話一出尉繚和門外的頓弱突然後背冒出一身冷汗。

尉繚:公子切不可胡言,若讓大王知道你枉意先王必受懲罰。

公子華:我知道,但你們也把父王想得太小氣了,我父王不是那種人,再說了,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

此話一出門外的頓弱鬆了口氣,畢竟他們現在可是投資了公子華,若公子華不能上位,他們就慘了。

公子華:如若讓我碰到此事,我定會實行以工代賑。

尉繚:公子何為以工代賑?

公子華:以工代賑就是興修官道,水渠,開墾荒地,讓百姓出工換取錢糧,不至於讓百姓白拿糧食,又可以減少國庫支出,反正早晚都得修,還可以換來百姓感激不至於災民變成流民。這樣就不存無功不受祿了,

尉繚:妙啊公子

公子華:在此之前還可以透過世家門閥捐獻,國庫少掏錢甚至不掏錢。

尉繚:公子你不懂,讓世家門閥捐獻太難了,就算有也沒多少。

公子華:如若讓他直接,捐以那群人的性子肯定不幹,如果朝廷發文會在修建的官道或者水渠立功德碑呢?那群人最注重名聲,若如捐得少就派人去市井之中造謠,誰家不如誰家的,他們比誰都捐得多,

尉繚:這明知是陽謀,他們也得硬著頭上,

公子華:是的老師

尉繚:但公子這樣做世家門閥的民間聲譽,會超過朝廷。

公子華:得看怎麼運作,功德碑上朝堂字寫大,捐獻者字寫小,並立文這是君王不忍看百姓疾苦,所以攜各方救助百姓,在派些人去百姓中引導百姓感恩國家,

贏政:君王得美名、國庫少花錢、災民有飯吃、地方建設也跟上了。

尉繚:公子之法老臣佩服,

公子華:就如呂氏春秋中所講的天下為公,天下是誰的,天下是誰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天下人是何概念,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是由無數個個人組成,天下的利益就包括我們每個人個人的利益,如果連個人的利益都保不住,天下人的利益他未必保得住,而我秦國的法律卻可以做到。所以唯有我秦國才能得天下,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

贏政:哈哈,好一句得民心者得天下。

隨後便推門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