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而小農經濟模式的崩潰,使得依附在它身上的整個社會體系也同樣面臨崩潰的危險,其中首當其中的非科舉制度莫屬。
科舉制度根本沒法應對西方文化教育的挑戰,從而陷入了難以為繼的困境,於是棄中學,引進西學的呼聲一浪高於一浪。
像同治年間的進士張之洞欲興洋務,首先就是倡議廢除科舉,他在一份奏摺中寫道:“科舉一日不廢,即學校一日不能大興,士子永遠無實在之學問,國家永無救時之人才。中國永遠不能進於富強,即永遠不能爭衡於各國。”
更有人大聲疾呼,科舉是中國飽受列強欺凌的禍根。
在人心思變的情況下,清末的科舉制度被倒逼著廢除了。
但是,現在因為秦牧,歷史在明末轉了一個彎,至少到目前為止,中華文化體系並沒有遭到更強大的文明的衝擊,所有人還認為華夏文化是最優越的。這個時候。如果貿易提出廢除科舉,那必要會遭到所有讀書人的反對,所遇到的阻力將難以想象。
科舉制度延續了上千年,已經滲透進社會的每一個細胞中,已經在整個社會形成了一張盤根錯節的,無處不在,緊密無比的經絡,對經濟、文化、政治、教育等等幾乎每一個社會層面都有深刻的影響。
貿然改變的話,不光是讀書人不答應,恐怕就是普通的小民。也會異口同聲反對。
所以,到目前為止,改革科舉的事情,秦牧根本不敢直接與大臣們商量,以免打草驚蛇。
柳如是一向知道輕重,平時侍墨蒹葭殿,從未有隻言片語向外洩露,很得秦牧信任。她深知這份信任來之不易,心裡很珍惜。
她和普通的宮女不同。普通的宮女有家人,而且按大秦內宮的規定,如果沒有得到皇帝的臨幸,滿二十三歲的宮女是要放回原籍的。這些宮女被選入宮。每月也有月俸可領,更像是從事一份職業。
柳如是沒有家人,孤零零一個,與宮外已經沒有任何關聯。而且受皇帝臨幸過,她這一生都不可能出宮了,皇帝的信任是她唯一的依靠。
儘管如此。茲事體大,秦牧還是特別叮囑她道:“如是,有關科舉的話,出了這蒹葭殿,不可向任何人再提及半句。”
“多謝陛下信任,婢子曉得。”
今日蒹葭殿內,除了秦牧和她,再無第二人。
殿外飛絮濛濛,梨花又雪,一抹春煙繞殿宇,輕陰欲雨。
柳如是穿著白色撒花煙羅衫,妃紅蹙金海棠花鸞尾長裙,雪白的皓腕上戴著赤金環珠九轉玲瓏鐲,腰繫蘭色如意絲絛,把她那纖弱柳腰帶得更是迎風欲折,酥胸圓潤飽滿,幽香醉人。
沉香木雕四季如意屏風下,一樽景泰藍三足象鼻香爐裡飄出嫋嫋的龍涎香,混合著柳如是身上幽幽的體香,頗能提振精神。
柳如是給他添好茶後,柔聲說道:“陛下說科舉制度導致社會心態的扭曲,這或許沒錯,顧炎武、王夫之以及很多有識之士,也一再呼籲改革科舉。
其實在明朝中後期,很多人就覺得八股取士禁錮了讀書人的思想,早幾年武昌的八股論壇,大家也都在爭論這件事,這才有了大秦廢除八股取士的舉措。
科舉從隋唐延續到現在,經過了很多次改良和修補,很但顯然,大家都只是想努力的去修補而已,沒有人支援廢除科舉制度。
婢子不知道陛下心意如何,但無論如何,陛下要想達成目的,婢子覺得有一點是必須做的,那就是輿論先行。”
秦牧聽了,不禁頻頻頷首:“輿論先行,不錯”
柳如是嫣然一笑道:“陛下每一項改革在推行之前,不都是這麼做的嗎?從陛下的北伐詔書,到廢除八股取士,到司法改革,哪一樣陛下不是先用輿論引導呢?婢子這話,不過是拾陛下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