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前訴說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難得看見一支看似不錯的,卻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棄,再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到發現已經走到盡頭時,才發覺手上一支麥穗也沒有。”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那就是愛情。”
柏拉圖有一天又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婚姻,蘇格拉底叫他到杉樹林走一次,要不回頭地走,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適合用來當聖誕樹用的樹材,但只可以取一次,柏拉圖有了上回的教訓,充滿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後,他一身疲憊地拖了一棵看起來直挺、翠綠,卻有點稀疏的杉樹。蘇格拉底問他:“這就是最好的樹材嗎?”柏拉圖回答老師:“因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見一棵看似不錯的又發現時間、體力已經快不夠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來了。”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那就是婚姻。”
不管他們之間是否真有這場問答,也不管他們有關愛情與婚姻的真諦是否有問題,但這場問答卻真實地道出了愛情與婚姻的關係。愛情只是一種與審美和情慾相關的生活,但婚姻是一場實實在在的必須要有的現實生活。你可以沒有愛情,但必須得有婚姻。現代人反過來說,你可以沒有婚姻,但不能沒有愛情。無論如何,婚姻是愛情的結果。沒有愛情的嘗試,婚姻就不可能美滿。甚至說,沒有愛情的失敗,婚姻就不可能美滿。在前一場愛情的失敗中,婚姻的勝利卻隱隱突現。這並非是說婚姻不需要愛情,而是說,婚姻所需要的愛情與此前純粹的審美與情慾的愛情不同。純審美的與純情慾的愛情是短暫的,只可能在兩個人的世界裡存在,卻不能在整個社會里生活。真正結實的愛情需要在殘酷的現實世界裡獲得檢驗,並變成現實。
這才是真正的愛情與婚姻的關係。純粹說愛情是婚姻的基礎,無疑是一種空話,甚至是一句瞎話。
到底人類需不需要婚姻(1)
在一篇點選量很高的部落格文章中,我談了為什麼有些女性在婚姻問題上始終有癥結存在,很多女性朋友罵我,並質問我:為什麼非得結婚?這是個社會問題,有時候並非是一個個體的問題。比如,你根本就不想結婚,但家庭和社會環境在給你施加壓力,使你覺得結婚不再是你個人的事件,而是一個家庭甚至是一個社會性的事件。你可能因為很多原因沒有結婚,於是,認識你的人就會有種種疑問,它們像刀子一樣一次次地刺你,使你漸漸地成為一個與社會脫離的邊緣人。隱秘的問題在最後呈現:由於年歲的增長,你的生理問題的解決也成為一個事件,你只有三種可能:要麼與未婚的女子發生關係(包括很年輕的女生),要麼花錢找性工作者解決(這種方式因為沒有多少精神的交流也被你厭惡),要麼就與已婚的女性發生婚外情。第三種方式成為社會的大問題,它是道德和法律都厭惡的方式。
因此,結婚成為人類生活的一種常態,成為一種日常生活,但問題也就出現在這種類似於真理的法則之中。人類到底需不需要婚姻?婚姻會成為人類永恆的選擇嗎?
這個問題首先涉及的是進化論與神學。顯然,進化論告訴我們,人類最早的時候沒有婚姻,只有性。不僅僅進化論,人類早期的典籍也同樣告訴我們,人類最早的時候沒有婚姻。人不知其父。在母系時代,人與動物有相同的特點,有以母親為首的群體。在這個群體中間,也沒有固定的性。
當性被約定的時候,也就是有了婚姻的時候。《聖經》上說,上帝在第六天造了人,有男人也有女人,後來又說,第一個造的人是亞當,然後覺得他孤獨,就又造了夏娃。夏娃是亞當的骨肉(取他的肋骨造的夏娃),被亞當命名,做了亞當的妻子。結果他們偷吃了禁果,有了智慧和原罪。
這智慧是什麼呢?是婚姻,是倫理。假如沒有婚姻和倫理,性仍然是亂的,父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