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隨手一些開胃小菜,就已經讓先上場的對手吃到撐了!

“所以,大魏會有你這樣的臣子,真的海納百川,仁義為先。”

最後這話,是暗指景順帝海納百川,仁義為先。

不然前面的話,不僅罵了張年吉。

還把景順帝給捎帶上了。

張年吉自然聽出話中的陰險,急道:

“一個不毛之地你扯的太遠了!”

馮一博聞言,頓時笑了笑,又擲地有聲的道:

“大人說的沒錯,不論胖子島還是東海郡,確實孤懸海外,也確實是不毛之地,但別說不毛之地,就算東海全都是海水的地方,那也是我大魏的海疆!”

張年吉聽他又開始上綱上線,自然要往回拉扯,當即怒道:

“馮大人不要胡攪蠻纏,我的意思只是大魏該對外宣之以仁德!”

他是要當個先鋒,可不是當炮灰的。

若是被馮一博這般再延伸下去,怕是官聲有損。

“炎黃二祖最為仁德,但他們為何打蚩尤?因為二祖對內彰之仁德,對外則宣之以威!”

可惜的是,馮一博還不打算放過他。

你說仁德,那咱就繼續說仁德。

他先是一番自問自答,又下結論道:

“所以,大魏有仁德沒錯,可前提是大魏的地盤,如果都不是大魏的地盤,又何談仁德?”

馮一博的一番話,可謂是向傳統價值觀挑戰。

可他偏偏又用的是更傳統的價值觀。

連炎黃二祖都搬出來了,你讓尊他們為聖君的儒家弟子如何反駁?

張年吉只好避重就輕,反駁道:

“你不要混淆視聽,藩國如何不算大魏的地盤?”

藩國算不算大魏的地盤,還是兩可之間的事。

但馮一博自然不會和他糾纏這事,不然就沒完沒了。

他聞言一笑,直接問道:

“你剛還說是不毛之地,現在又說是大魏的地盤了,就算藩國是大魏的地盤,那我問你,倭國是不是四夷?”

張年吉此時已經疲於應對,聞言只能點頭道:

“這自然算是的。”

雖然,倭國承認藩屬地位,但這和是不是蠻夷無關。

因為在大魏看來,除了中原王朝都是蠻夷之地。

所以他沒法不承認這一點。

馮一博要的就是這個答桉,聞言笑道:

“那自古從來只有四夷威服,卻不曾聽說四夷仁服,若是倭國對大魏的仁德敬服,也不會試圖染指高麗,所以大人所言的宣之仁德,起非忤逆聖人之言,想要以德報怨?”

對方動不動就上綱上線,要不然就給人扣帽子。

這一刻,張年吉感覺心好累。

原來這就是他彈劾別人時,被彈劾之人的感受嗎?

可不對啊?

現在是他在彈劾馮淵簽訂的議和條款!

怎麼變成他攻擊我了?

張年吉來不及細想,聞言只能勉強應道:

“豈不聞唐太宗時萬國來朝?那就是聽說了大唐的仁德!”

景順帝喜歡唐太宗,已經不是什麼秘密。

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百官知道皇帝喜歡唐太宗的,每個人都把相關文獻翻了個遍。

以期每次上疏的時候,能在字裡行間得到景順帝的認可。

《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都是必讀。

《帝範》、《大唐創業起居注》是晉階。

凡是和李世民相關的史料,都在朝野之中風靡一時。

甚至是民間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