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回到所謂信念與情緒之間的關係。任何人的抑鬱情緒都不是憑空發生的。其實,任何一個情緒背後都有一個信念要為之負責。當一個抑鬱症病人出現了過度自責及強烈自我罪惡感的時候,他滿腦子只有一句話:“一切都是我的錯。”也沒想要如何彌補及改正,他是如此地相信自己的無能為力,因此整個人完全沉浸在自責意念及罪惡感當中。其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在太多的過去、太多的成長過程裡面,將自己是沒有價值的、是笨的、永遠不夠好這件事情,視之為一個“事實”,而非他的一個“信念”。
一旦一個人將某個看法視為事實而非信念時,他就沒有機會去改變它,那麼,所有的心境、人生觀都會圍繞著這個信念而建立,所以他人生的基本色調是灰色的;這時如果碰到生活上的不順利,或情感上的挫折,就很容易如山崩般陷入極度的沮喪情緒當中,而內心“我是沒用的”這個核心信念又會客體化的以幻聽形式出現,當然,幻聽拼命指責他“沒有價值”,則一點也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我治療過的某些抑鬱症患者是老年人。這類老年人從小到大基本上都是在辛苦、逃難、養家活口中度過。當他逐漸邁入老年期,也應該開始享受退休及快樂的休閒生活時,卻被診斷為抑鬱症——這是相當令人扼腕的地方。他們一輩子含辛茹苦養家,正當子女們以為他可以安享晚年時,沒想到卻出現嚴重的抑鬱症。這樣的老年人常抱持一個很深的信念:“現在的我已經不能再為這個家和小孩付出些什麼了,你叫我享受,但我從小到大也沒建立起享受這個觀念,我從年輕開始便認定人要辛苦奮鬥才有價值。”因此當他退休後,頓時感覺完全失落了生命的價值。
這樣的老人在發現自己不再能夠如年輕般辛苦奮鬥的時候,便覺得自己已經是個廢物了。加上年老力衰、體弱多病,子女的問題層出不窮,失業的失業,離婚的離婚,他無心享受,又自責沒能力再付出,任憑你說破了嘴要他不必擔心也是沒用。他想,既然不能再為這個家付出什麼,也不願再浪費糧食、拖累子女,內心升起一種極度無自我價值的看法和感受。常常自覺是“沒價值的老廢物”的心情,開始癱瘓他的生理機能。他一方面想得到子女的關心;另一方面又想再為子女多付出一點心力,可是同時又被他“已經沒有價值”這個信念深深說服了;更可怕的是,當他覺得子女不夠關心他的時候,會覺得是因為自己已經沒用了、沒生產價值了,所以人家不要他了,產生那種深深被遺棄的感覺,陷入極大的矛盾及痛苦。有些病人因此而住院,有些甚至因此而自殺,就是不想再連累他的子女。。 最好的txt下載網
抑鬱症治療處方(3)
當我遇到這種病人時,都感到非常心疼與難過,心中很想要幫助他們,也希望他們能快樂自在地安享晚年;可是由於他們內心那麼根深柢固的觀念很難改變,相當的令人不捨。所以在此,我想奉勸各位讀者或父母,當你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或看待小孩的成長過程時,一定要注意到,你是否開始幫他建立起﹁我是個沒有價值的人,是個比不上別人的人﹂這樣的信念?還是從小就告訴他,不管他是好或不好,他都是有價值的,都是獨特的,而且都是被愛的。
來看看韋小寶這個例子好了。我們知道,韋小寶是個不學無術的人,他在臺灣貪汙了100萬兩,又從鄭克塽那邊巧取豪奪地要了100萬兩,而不覺得自己有任何過錯。從某個角度來講,我們可以說他是個不知羞恥的大貪官,也從來不會自我檢討。事實上他覺得臺灣的人民相隔那麼遙遠,跟他一點關係也沒有。但大家不要忘記了,當他看到好朋友康熙皇帝因為賑災、心疼臺灣災民而痛苦的時候,又能夠因為一時感動立刻奉獻150萬兩出來。這裡是很有意思的,韋小寶可是做臣子的哦,如果讓康熙知道他貪汙了那麼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