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就摔倒了,很難爬起來。

林則徐都這樣認為,但是經過幾次他就知道不是這樣了。

再舉個例子,清政府派過一個叫楊芳的將軍,楊芳鎮壓苗民起義很厲害,那時清政府認為他是最會打仗的。派他到廣州打這一仗。楊芳到廣州一看覺得很奇怪,我們也有炮臺,是固定在岸上的,英國的軍艦是在水中,水中航行的時候比我們固定的炮臺打得還要準。他就覺得英國人有個邪術。他說我們就要破這個邪術,只要我們破了邪術就成了。中國的傳統觀念認為最髒的東西能破邪術,於是他就下令徵集馬桶。打完以後,就知道這完全沒有效果。

這兩個事件說明當時的官員是怎樣的認識——林則徐是最開明的官員了。經過鴉片戰爭就認識到,這個敵人不一般,跟我們傳統的碰到那些不同,他們槍炮這麼厲害,我們要了解他。於是他讓他的好友魏源在澳門找一個華僑收集了各種外國的報紙,翻譯一些書,介紹英法等國的狀況,包括他們的武器。這本書開始叫《四洲志》。後來這本書又經過幾年的加工,不斷的豐富,變成了一本書叫《海國圖志》,比較詳細的介紹了當時外國的狀況。

中國:被延誤的現代化(3)

林則徐和魏源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夷是對外國有鄙視性的稱呼了。這是說要學習英國船堅炮利,來戰勝他們。

我認為這是中國現代化的第一步。

《海國圖志》這本書是為了啟蒙中國人,但這本書一出,就引起了全國上下的反感,因為那時中國只是遭遇了鴉片戰爭的失敗,又沒有被佔領領土。從朝廷到一半的讀書人還是認為英國是個很落後的國家,你把別人的槍炮介紹得那麼厲害,你是滅我華夏的威風,是亂我中華,有賣國的嫌疑。所以這本書出來以後,林則徐和魏源都受到了排擠。林則徐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我覺得他的偉大就是能夠看到這一點,哪怕只介紹了一點提出我們要學習外國的船堅炮利都很不容易。

在當時受到了排擠,這本書馬上就傳到日本去了,我們現在知道日本對外國的學習是如飢似渴,尤其從前他一直以中國為師,中國有一本新書,他們就要弄過去。這本書傳到日本之後,透過書他們發現了還有比中國更厲害更發達的一種文明、一種國家。日本的讀書人在幾年之內把《海國圖志》翻刻了二十幾版,這本書在中國受到抵制,卻在日本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對日本的明治維新起到了很重要的思想啟蒙作用。

這點想想也是歷史的一個悲劇,林則徐、魏源本來想借這本書來啟蒙中國人,結果在自己國家卻遭受了冷遇,卻啟發了日本人。日本走上強國之路後又不斷的侵略中國。

我覺得這個悲劇很大程度上跟中國從上到下不接受林則徐的觀念有關。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還有廣闊的時間和空間,可惜這時的中國是被滿洲貴族掌握。滿族入關後,和被統治的漢族在人口上不成比例,所以他們一直很警惕漢族人,漢族人一直沒掌握實權,哪怕有很多部門是滿漢並立,但實際權力都在滿族權貴手中。鴉片戰爭之後就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這時的滿族八旗軍、綠營統統不行,沒有戰鬥力,而是漢族的一些官僚地主組織了團練、湘軍、淮軍,才打敗了太平軍。湘軍淮軍開始的時候不屬於國家正規軍,在鎮壓太平軍的過程中,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就逐漸掌握了一部分很大的權力了,地方的權力由他們掌握了。

太平天國造成了清政府政治權力構架的變化,權力開始下移了,移到以曾、左、李為代表的漢族的官僚地主手中。在鎮壓太平軍的過程中,他們感覺到洋槍洋炮確實厲害,用洋槍隊鎮壓太平軍。當時滿族權貴中很多人都是很愚昧的,只有一個很開明,就是恭親王奕欣。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他的開明態度呢?是1856年英法聯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