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

杜如晦說得很對,只要保護好這些南逃的民眾,不管突厥再怎麼入侵,大隋就還會重新強盛起來,人民才是財富創造者。

想到這,楊元慶心潮起伏,他立刻命令親兵道:“把我的命令傳向全軍,不準擾民,有膽敢欺凌難民者,一律按軍法嚴懲!”

。。。。。。。

伏乞泊,這裡是馬邑郡北部的一處湖泊,四周方圓數百里都是一望無際的草原,這一帶牧草豐美,河流眾多,是最好的放牧之地,當年楊廣北巡,便是在這裡會見了即將登基的突厥始畢可汗。

此時伏乞泊一帶成為了烏圖餘部臨時的家園,數萬南下的突厥牧民在這裡棲息繁衍,放牧著百萬頭牛羊馬匹,他們用牛羊和隋朝交換糧食、鹽和生活必須品,過著平靜而滿足的生活。

隋朝還特地派數十名士子北上,教這裡牧民孩子們學說漢語,中原女子的服飾也漸漸在烏圖部少女中流行,烏圖部並不反感漢文化的擴張,他們的酋長阿努麗反而鼓勵這種漢化的趨勢。

但他們在南方的存在,始終是突厥可汗的一顆眼中之釘,滅絕戰爭終於來臨,他們將不得不面對一個重大抉擇,是投降突厥本部,迴歸草原,還是繼續南下,進入農耕文明的中原。

但這個選擇沒有讓阿努麗困惑,她毅然決定南下,這天中午,阿努麗得到隋軍送來的緊急訊息,北方的烽火臺顯示,有大隊突厥騎兵入侵了,阿努麗心裡清楚,這必然是突厥軍主力殺來了。

她命令大將阿木圖率一萬軍斷後,她親自率領數萬族人,向南方撤離,此時,頡利可汗的前鋒距離伏乞泊已不足百里,戰爭一觸即發。

。。。。。。。

第九十一章 突厥慶功

馬邑郡地勢縱深,長約千里,而且地形南北差異極大,北方是一望無際的草原,而中部便是屬於太行山餘脈的武周山和紇真山,將馬邑郡攔腰阻斷,莽莽群山一直向西延續到黃河邊,幾乎形成一個完美的山勢包圍,從地理上將中原和草原分隔開來。

但莽莽群山中又有著無數條貫穿南北的通道,窄處不足一里,寬則數十里,正是這些通道,成為北方遊牧民族殺向南方的捷徑。

此時隋軍在北方邊境已經部署了二萬餘人,由代州總管李靖統帥,李靖將兩萬餘人分為三軍,西面約五千人守紫河一帶,那一帶山巒低緩,地勢平坦,是突厥軍南下常走之路。

另一軍也是五千人則防禦雁門郡,主要是守住軍都陘,嚴防突厥軍從軍都陘殺入河北。

李靖則親率一萬軍駐守雲內縣,雲內縣也就是後世的大同,處於一個巨大的盆地之中,以丘陵和平川為主,北方則以武周山和紇真山為天然屏障,阻擋住了北方寒風南侵。

獨特的地理環境使雲內縣內氣候溼潤,植被茂密,土地肥沃,數十條河流縱橫其中,是馬邑郡中部少有的農業區。

也正是如此,雲內縣數百年前也曾為了北魏的都城,至今還保留著高大堅固的城牆、精美的宮殿古樓和無數的佛寺雕像。

雲內縣北方的山脈雖然擋住了寒流入侵,但武周山和紇真山之間又有一條寬約數十里的天然大通道,使北方的山巒屏障無法阻擋胡騎南下,雲內縣北方二十餘里外的白登山,便是當年匈奴大軍圍困漢高祖劉邦之地。

十幾年前,隋帝楊廣曾徵發數十萬民夫重修長城。但長城還是擋不住突厥大軍南下。當年的雁門之圍,數十萬突厥大軍便是從一個個長城隘口中殺入,突厥已經掌握了簡單的攻城之術。長城便漸漸失去了防禦的作用。

雲內縣城頭,李靖目光沉重地凝視著北方,儘管烏圖部已經三次派人來求救。但他依然按兵不動,他手中只有一萬軍隊,根本無法和數十萬突厥騎兵在草原上鏖戰,只能是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