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胡醫師那垂涎三尺的模樣,讓眾人莞爾。雷曉飛答道:“我準備從今開始,每週讓酒樓增添兩道新菜,到時您胡老就嚐個夠。”
第230章制燒鵝爐
李村的農作物加工和銷售工作還在按部就班地進行,而且,這項工作已上了軌道,再也不用雷大人操心。“合作社”裡的管理也逐步趨於穩定,也不用雷小哥過多插手。雷曉飛就決定利用這個空檔來實現他那加工燒味菜的設想。
做燒味菜就要做一個專用來燒食品的爐子。這種爐子的雷曉飛前世的家鄉俗稱“燒鵝爐”或“燒豬爐”,顧名思義是燒鵝或燒豬用的。
這種爐子有大小之分,小的一般做成罐型,有一米多直徑、兩米多高,是用不鏽鋼製成的,只要的爐底放上炭點燃,然後把醃製好的食品掛入爐中,再蓋上蓋子,到一定時間後,食品就被燒熟、烤香;而大的爐子一般都做成地爐,就是在地下挖一個大坑,再用耐火磚砌成一個密室,然後再透過用電熱絲或炭燒的方法,把食品燒熟,這種爐子一般兩、三米直徑大,四、五米高,最大的甚至有房子那麼大,大的爐子適合大批次生產。
燒鵝、燒豬這些食品,在雷曉飛前世的家鄉中,屬家常菜,市場中每天都有得賣。而且,雷曉飛前世家鄉清明節的習俗中,人們都用燒鵝、燒豬來祭祖,所以,他家鄉中用來加工燒鵝、燒豬的工場不少,雷曉飛曾到過這類的工場參觀過,對燒烤用的爐子有一定的瞭解。
雷曉飛決定做的是小型爐子。因為燒味暫時只供應“合作社”的酒樓和食檔用,就算以後在穗城裡開外賣檔,一個小型爐子也足夠供應了。
有新玩意製做,當然就少不了周學士父女兩個免費跟班。
周家父女聽說雷小哥要做新玩意,就樂顛顛地自覺提出要求做雷小哥的跟班,兩人現在都已習以為常地以能跟雷小哥做出每種新玩意為榮。而雷小哥當然也不會拒絕免費勞力,何況這兩個免費勞力還是高智商的、高手藝的人呢。
雷曉飛設想中的“燒鵝爐”是小型的爐子,也是罐型的爐子,而且他還準備用泥磚來做。
雷曉飛為什麼要把爐子做成製造難度大許多的罐型呢?那是因為他考慮了一番後,認為罐型會讓被烤的食物受熱均勻,否則,經過了N的N次方那麼多次實踐後的前世,就不會用罐型啦。
至於為什麼用泥磚做呢?一是因為材料的限制,古代哪有這麼大的鐵板給你做?就算有這麼大的鐵板,也沒有裝置加工呀,更不要說是不鏽鋼啦,不鏽鋼還不知要經過多少千年後才出生呢;二是雷曉飛認為,用泥磚做就會有和烤香薯異曲同工的效果,讓食品因吸收了泥土的芬芳而更加香味濃郁。
要搭建一個罐型的爐子,就要製作異形的泥磚來砌啦,按環形的展開形狀,這異形的泥磚應該是扇形。
雷曉飛再次用上了上次做水車時的那個板金工放樣法,劃出爐子的內外直徑,再平分出每塊泥磚的大小,然後用紙板剪了個樣板,交給周家父女去做制泥磚的木模具。而他自己則思索罐型爐子的頂部和底部的製作。
罐型爐子的頂部和底部是爐子最難製作的部分。這兩處呈鍋形,如果放在前世用鐵做的話,這“鍋”可以用大噸位的壓床壓成,也可以用鐵板開料壓弧形後拼焊而成。
但要用泥磚來砌的話,那就難度大了,因為鍋形是一圈一圈小下去的,所以每一圈砌的泥磚大小就不一了,而且,鍋形每一圈的內外圓弧也不一樣,需用的磚當然也形狀各異了,這樣,因為每一圈的磚不同,而每圈的磚需求量又不大,當然就沒必要製作模具生產了,那隻好到時現場製作。
燒食品溢位的油脂,是製作一些菜式的好配料。比如燒鵝油淋煮熟的芋頭,就是一味不錯的美食。因為燒鵝在燒之前要用各種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