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味料醃上一段時間,所以燒鵝溢位的油也包含了香料、味料的成分,當然就是一種好配料啦。在這本就調味料奇缺的年代,雷曉飛哪會放過這種好東西,他就要想方設法來收集這種好東西。
雷曉飛設想的收集油脂方案是在爐子的底下鑲嵌一圈燒成整塊的梯形大瓦片,形成一個大漏斗,讓油脂滴下後順著瓦片流下,再在爐子的下方用一個瓦缸收集流下的油脂。但大瓦片也要在做好爐底後才能取得準確的尺寸,雷曉飛只好先放下,等做好了爐體再說。
周家父女只用了半天,就制好了泥磚的木模。當兩人提著木模來向雷曉飛覆命後,雷曉飛當即就帶著他們兩人到李村做泥磚去了。
李村裡,雷曉飛曾做過泥磚的粘土有的是,只要加水調好再用牛踩勻就可以做磚坯。三人用了大半天就調好磚坯用的土,再一鼓作氣用剩下的小半天做完了爐子殼體所需的泥磚,放著晾乾。
三天後,做出的泥磚已幹了好幾成。雷曉飛就讓人把泥磚運到豬舍的附近,他挑好準備建爐子的地方。同時,雷曉飛還讓人運來了不少已經和好可以用來做磚的泥,準備用來做爐頂和爐底。
爐體的砌建很快,因為有統一的成型泥磚,爐體只需用開好的石灰油把泥磚碼疊起就行。
雷曉飛做的爐子是豎著放的。他先用成型泥磚在已整平並挖好地腳溝的地上擺出一個環形,然後交錯砌疊,不一會工夫,近兩米高的爐體已在雷小哥的手下成型。
爐體建好後,接著要做的是爐頂和爐底。雷曉飛決定先做相對容易點的爐底,之所以說爐底相對容易建,是因為爐底的泥磚可以從地上支承,不像爐頂那樣沒處借力。
雷曉飛在建爐體時,留下了一個口子,這個口子有讓一個大人弓著背出入這麼大。雷曉飛留這個口子的作用一是用來取盛裝油脂的瓦缸,二是能讓人進入清理爐膛。
雷曉飛從未封項的爐子上方進入爐體後,先用制好的泥磚砌到比瓦缸高一尺左右的高度,然後放入預先準備好的、準備用來收集油脂的瓦缸,再用和好可以用來做磚的泥,現場沿著瓦缸的邊沿向爐子的內壁延伸,糊成一個鍋狀,這個“鍋”的最大直徑,只是爐體的三分之二大,剩下的三分之一雷曉飛要用來放加熱用的炭。
雷曉飛糊好“鍋”後,量好“鍋”的最大直徑、最小直徑和高度,就出了爐體,到外面做大瓦片的圖樣。圖樣出來後,雷曉飛馬上讓高峰去找人加工,而他自己則帶周家父女研究做爐頂。
爐頂用的泥磚有兩個面和原來的成型磚一樣,只是角度稍小而已,用原來的磚修改一下就成。最難辦的是圓弧的那兩個面,原來的成型磚只是縱向的一方圓弧,而爐頂磚而除了縱向的一方圓弧外,還有橫向的那方也是圓弧。
雷曉飛用原來做泥磚的木模,做了一個溼泥磚,把它放到爐體頂上,現場修正泥磚的形狀,直到滿意為止。然後雷曉飛就根據這個修正好的泥磚形狀,用兩塊溼的薄木板做成了和修正好的泥磚一樣的圓弧,用來修正泥磚。爐頂用的泥磚並不多,有了修正工具後,雷曉飛他們很快就把爐頂用的泥磚做好,放在一邊晾乾。
大瓦片的加工也很快,只用了大半天就完成。雷曉飛接到高峰送回來的大瓦片後,立即進入爐體中,把瓦片用濃石灰油貼在他先前糊成一個鍋狀的爐底上,砌拼成大漏斗狀,然後再把到時候爐底詳細地檢查了一遍,自我感覺滿意後,才走出爐來。
第二天,砌爐頂用的泥磚有五成幹了,雷曉飛就開始砌爐頂。因為雷曉飛考慮到爐頂用的泥磚是純手工製作而成的,難免會有偏差,他要趁泥磚還沒有全乾透就現場砌拼,這樣,可以隨時修正泥磚的形狀,彌補手工製作的偏差。
爐頂就在雷曉飛的邊砌邊修正中完成,耗時也是大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