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默,足足好一會兒都沒有任何表態。因此,杜士儀便招手將陳玄禮派來引路的那個親兵招手叫了過來。
“為何無人守護?”
這個十分簡短的問題,那親兵卻有些犯難。足足思量了好一會兒,他方才小心翼翼地答道:“陛下身邊原本是宦官服侍起居,同時守衛門禁,但這幾日人逃亡殆盡,昨夜又鬧出了淑妃之事,今晨又險些因為延王擅自舉火進食而使得驛館走水,門前守衛去救火了,陛下還是韋相公背出來的。此後陛下重重懲處了延王,又責備禁衛不盡心,於是……這裡就沒人肯來了。”
堂堂天子竟突然淪落到這樣的地步,郭子儀瞠目結舌,杜士儀卻暗罵了一聲咎由自取。正值這時候,韋見素突然從裡頭掩面出來,一見他和郭子儀,這位老實相公就忍不住開口問道:“楊國忠如何了?”
天子尚未免去楊國忠的官職,韋見素竟直呼其名,這自然是一種表態。杜士儀知道韋見素不是什麼能臣,此刻卻還是客氣地頷首道:“軍中群情激憤,楊國忠已然授首。”
話音剛落,他就只聽的屋子中傳來了咣噹一聲。很顯然,正是李隆基這位天子失手砸了什麼瓶瓶罐罐。
第1154章 孤家寡人
昏暗的房間裡,值錢而又容易帶走的陳設全都被驛館中從驛長到驛兵捲了個精光,所以杜士儀踏入屋子中的第一印象,就是從坐榻到几案之類的傢俱,全都是用上好的木頭上好的工藝打造的,可除卻這些笨重的木頭傢伙,其餘就是一片空空蕩蕩,和遭過賊沒什麼兩樣。而那個坐在正中的老人,鬢髮灰白,容顏蒼老,眼神渾濁而無神,雙手枯瘦,甚至連身體都在微微顫抖,哪裡還有昔日垂拱九宸威風凜凜的天子模樣?
杜士儀在審視李隆基,李隆基又何嘗不是在審視年少出名後,就從來不曾淡出過天下人視線的杜士儀?他本以為漠北那場大亂,杜士儀至少要花費很多時間,竭盡全力用上無數手段方才能夠掙扎出來,可誰能想到,安祿山叛旗一舉,更加狼狽的反而是他這個大唐天子!而剛剛據韋見素說,杜士儀在楊國忠面前,宣佈兩支兵馬已經直插河北,宣佈援軍將立刻前往解長安之圍,宣佈楊國忠的諸多罪名時,那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不閃不避地和天子對視了足足數息時間,杜士儀方才輕振袍袖,下拜行禮。而剛剛進門之後對杜士儀默然佇立這失禮行徑吃了一驚的郭子儀,自然也隨之下拜。他這個朔方節度使在軍中的威望是很高,卻還高不過節度朔方超過十年的杜士儀,而天子的偏袒、自私、昏庸已經激怒了軍中的很多將卒,失徳失道的傳聞從幾年前開始就在朔方諸州散佈,再加上此前朝中那連番不許出動的軍令,所以他此次出兵時就決定,只要不是作亂,全唯杜士儀馬首是瞻。
這亦是朔方軍中上下的呼聲!
儘管兩個邊鎮節帥均俯首行禮,但李隆基心裡卻沒有絲毫的喜色。昨夜,陳玄禮帶人逼死了淑妃楊玉瑤,而今天,杜士儀和郭子儀率援軍趕來,做的第一件事卻是殺了楊國忠!即便天子還不知道,杜士儀曾經“寬宏大量”地放過了廣平王妃崔氏,甚至還抱起李傀,藉此提醒廣大北門禁軍將卒,太子和廣平王建寧王父子死得冤枉,可殺了楊國忠已經足以讓李隆基明白,與心懷怨怒的禁軍一樣,杜士儀和郭子儀也已經明確表達出對他這個天子的不滿了。
可他還能怎麼樣?這裡是馬嵬驛,不是長安城。楊國忠已死,楊玉瑤已死,他身邊的宦官宮人已經跑得精光,他若是再對及時率兵來救的兩大節帥表現出任何不信任的態度,這簡直是把人逼反——即便來得太快的援軍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