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使得他根本就沒有任何開採利用地價值。
“那裡的距離太遠了!用卡車運油,運一車油在路上就要用掉一車油。高昂的運輸成本是目前我們無法接受的!將近三千公里的石油管理鋪設也需要時間!我們需要在東部找到一個新的大油田!”
司馬毫不猶豫地否決了開發獨山子油田的提意,燃料安全固然重要,但是成本同樣非常重要。通往新疆的鐵路正在修建之中,而汽車的運輸能力有限。這是制約西北地區油田勘探和原油生產的重要因素。
如果石油開採業偏居西北一隅,就不能改變油田不均勻的狀況,不能很快發展石油工業。也就不能滿足工業發展的需要。因此,只有在東部地區找到石油,使原油生產、加工和消費就近就地結合起來,才能較好地適應工業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需要。
“嗯!或許可以到到這裡試試!”
想了一下司馬便站起身來的指著地圖上地一個位置對卡羅林說道。
眼下再將那裡做為未來中國的石油儲備顯然已經不合時宜了,未來的中亞、西伯利亞甚至於中東都可以為中國提供石油,現在地當務之急是必須要擁有自己的大油田,而這裡或許是最好的選擇,一來靠近鐵路、二來那裡擁有強大的駐軍足以保障油田的安全。
“黑龍江?這裡有石油?”
看到地圖上的那個位置,卡羅林有些不明所以的看著眼前的主任。那裡會有石油嗎?
“有沒有石油目前還不確定,但是根據我們從一些渠道得到的標準石油公司以及日本地地質部門的相關情報,在幾年前。美國以及日本地質人員都曾在這一帶進行過石油調查和勘探,雖然沒有發現石油,但是他們的工作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們初步瞭解了松遼盆地東部邊緣地層出露情況、地層及構造概況。尤其是美國人,他們認定松遼盆地是一個大型沉積盆地。盆地跨越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面積約26萬平方公里。在距今7000萬年以前的中生代侏羅紀和白堊紀,那裡曾是一個大型的內陸湖盆,湖中和四周繁衍著豐富的浮游生物和其他動植物。進入新生代以後,大量的沉積物堆積下來。湖盆逐漸上升、萎縮,形成了現今廣袤無際、沼澤縱橫、泡泊遍佈的大平原。透過這些工作,他們劃出了盆地邊界,勾出了盆地內部構造格局,初步建立了盆地內部地地層順序。有一些美國的地質人員從其地質構成條件上分析,他們推測松遼盆地應是一個石油地質條件優越、含油遠景極有希望、白堊紀松花江系地層生油儲油條件良好的盆地。認為這裡很可能存在很厚的生油層,”
看著充滿疑惑的卡羅林,司馬如此解釋道。就像二連油田一樣,司馬把這一切都推到美國人的頭上。而早在二十年前。美國石油公司的地質人員在中國到處尋找石油而進行的勘探為所有的一切提供了最好地掩護。
“那裡真地會有油田嗎?為什麼在美國的石油公司會放棄進一步地勘探?而且為什麼我在美國時沒有聽說過這樣訊息。”
卡羅林有些不可思議的問道,曾在美國的多家石油公司工作的卡羅林很難想象那些唯利是圖的石油公司會放棄進一步勘探,而且甚至於自己也沒有聽人提到過,發現一個地區可能存在油田,這絕對是一個非常轟動的新聞,至少在石油界。
“美國的石油公司之所以這樣作,可能是因為當時東北處於日本人的勢力範圍。而日本90%的石油依賴從美國進口,美國害怕日本有了石油,就失去了遏制日本的最有效手段。而且你知道日本利用鐵路所有權進行歧視性收費。美國企業在那裡生存很困難,所以他們才決定對此保密。只不過我們比較走運透過一些特殊的渠道得到了這個情報。卡羅林,我認為,我們一定要在那裡試試!”
司馬很自然的解釋道,這個理由是照搬的後世那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