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司禮監孫隆重修,至崇禎十三年又毀。具和尚查如通舊籍,所費八萬,今計工料當倍之。具和尚慘淡經營,咄嗟立辦。其因緣之大,恐蓮池金粟所不能逮也。具和尚為餘族弟,丁酉歲,餘往候之,則大殿、方丈尚未起工,然東邊一帶,朗閣精藍凡九進,客房僧舍百什餘間,?幾藤床,鋪陳器皿,皆不移而具。香積廚中,初鑄三大銅鍋,鍋中煮米三擔,可食千人。具和尚指鍋示餘曰:〃此弟十餘年來所掙家計也。〃飯僧之眾,亦諸剎所無。午間方陪餘齋,見有沙彌持赫蹄送看,不知何事,第對沙彌曰:〃命庫頭開倉。〃沙彌去。及餘飯後出寺門,見有千餘人蜂擁而來,肩上擔米,頃刻上稟,鬥斛無聲,忽然競去。餘問和尚,和尚曰:〃此丹陽施主某,歲致米五百擔,水腳挑錢,纖悉自備,不許飲常住勺水,七年於此矣。〃餘為嗟嘆。因問大殿何時可成,和尚對以:〃明年六月,為弟六十,法子萬人,人饋十金,可得十萬,則吾事濟矣。〃逾三年而大殿、方丈俱落成焉。餘作詩以記其盛。

張岱《壽具和尚並賀大殿落成》詩:飛來石上白猿立,石自呼猿猿應石。

具德和尚行腳來,山鬼啾啾寺前泣。

生公叱石同叱羊,沙飛石走山奔忙。

驅使萬靈皆辟易,火龍為之開洪荒。

正德初年有簿對,八萬今當增一倍。

談笑之間事已成,和尚功德可思議。

黃金大地破慳貪,聚米成丘粟若山。

萬人團族如蜂蟻,和尚植杖意自閒。

餘見催科只數貫,縣官敲撲加鍛鍊。

白糧升合尚怒呼,如坻如京不盈半。

憶昔訪師坐法堂,赫蹄數寸來丹陽。

和尚聲色不易動,第令侍者開倉場。

去不移時階?亂,白粲馱來五百擔。

上倉鬥斛寂無聲,千百人夫頃刻散。

米不追呼人不繫,送到座前猶屏氣。

公侯福德將相才,羅漢神通菩薩慧。

如此工程非戲謔,向師頌之師不諾。

但言佛自有因緣,老僧只怕因果錯。

餘自聞言請受記,阿難本是如來弟。

與師同住五百年,挾取飛來複飛去。

張祜《靈隱寺》詩:峰巒開一掌,朱檻幾環延。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樓下月,十里郭中煙。後塔聳亭後,前山橫閣前。

溪沙涵水靜,洞石點苔鮮。好是呼猿父,西巖深響連。

賈島《靈隱寺》詩:峰前峰後寺新秋,絕頂高窗見沃洲。

人在定中聞蟋蟀,鶴於棲處掛獼猴。

山鍾夜度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樓。

心欲懸帆身未逸,謝公此地昔曾遊。

周詩《靈隱寺》詩:靈隱何年寺,青山向此開。澗流原不斷,峰石自飛來。

樹覆空王苑,花藏大士臺。探冥有玄度,莫遣夕陽催。

北高峰北高峰在靈隱寺後,石磴數百級,曲折三十六灣。上有華光廟,以祀五聖。山半有馬明王廟,春日祈蠶者鹹往焉。峰頂浮屠七級,唐天寶中建,會昌中毀;錢武肅王修復之,宋鹹淳七年復毀。此地群山屏繞,湖水鏡涵,由上視下,歌舫漁舟,若鷗鳧出沒煙波,遠而益微,僅規其影。西望羅剎江,若匹練新濯,遙接海色,茫茫無際。張公亮有句:〃江氣白分海氣合,吳山青盡越山來。〃詩中有畫。郡城正值江湖之間,委蛇曲折,左右映帶,屋宇鱗次,竹木雲蓊,鬱鬱蔥蔥,鳳舞龍盤,真有王氣蓬勃。山麓有無著禪師塔。師名文喜,唐肅宗時人也,瘞骨於此。韓?胄取為葬地,啟其塔,有陶龕焉。容色如生,發垂至肩,指爪盤屈繞身,舍利數百粒,三日不壞,竟荼毗之。

蘇軾《遊靈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