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地方問題如何解決,等等每一個問題都能拖上個一兩年,就算以上所有問題都解決了,英國手裡還有一張王牌,那就是鐵路一定要採用標準軌距,讓俄國的寬軌列車永遠無法進入中國。

俄國則覺得,自己單方面提出在中國北方修建鐵路一定會遭到英國的反對,而且巨大的資金需求也有賴於法國的幫助,這些問題在當前看來幾乎是無解的,法國金融資本不可能傻到把錢扔到一個不受國際條約保護的專案上。而赫伯特方案的提出至少是為俄國的最終目標開啟了一扇窗戶。

當西伯利亞大鐵路因為技術和資金上的困難停工後,從溫暖和人力資源豐富的中國北方修建一條鐵路的呼聲一直縈繞在俄國最高決策者的耳邊——這一事業將會無比光榮,和彼得大帝打敗瑞典獲得波羅的海出海口具備同等的意義。

法國的想法就簡單很多,一方面德國的方案得到俄國的贊成,法國的“贊成”乃是對於俄國的幫助,這一點塔列朗已經設法讓俄國外交大臣周悉;另一方面,作為高利貸國家,這種修鐵路的長線大專案,而且屬於壟斷性質的穩賺不賠的好生意,法國金融資本不可能不眼饞。依靠金融和農業集團起家的保皇派,在重大問題上自然是要為其恩主投桃報李的。

所以,赫伯特方案一經丟擲,得到了各國的一致歡迎。

亞洲方面,既然已經停戰,日本就必須儘快提出自己的要求,否則中國難以討價還價,歐洲國家也無從撮合。

在各方的壓力下,日本收斂了其囂張的氣勢,直接由駐華公使向北京的總理衙門提交了和議草案。

日本提出的條件一共五條:第一,中國認明朝鮮國確為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第二,中國割讓臺灣全島、澎湖、南澳以及附屬島嶼給日本;第三,中國向日本賠償軍費三萬萬兩庫平銀;第四,日本臣民可在中國各通商口岸城市從事各項工藝製造;第五,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本船隻可以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從事商業活動。

日本的議和條件送達總理衙門不久,英國公使歐格那也將赫伯特方案送到李鴻章面前。

日本的議和條件和赫伯特方案根本矛盾處在於,日本要求割讓臺灣,而赫伯特方案卻保證了中國的領土完整,不過後者攫取全中國鐵路之要求實在胃口太大,甚至比割讓臺灣一島更讓清廷難以接受。李鴻章看完方案後大呼,這是要徹底掐斷中國自強求富之路啊!

……………………

這幾章寫的比較晦澀難懂,大家看仔細一些就理解了。

第一百六十四章 折衝

赫伯特方案提交總理衙門後,清廷中樞普遍認為路權實比臺灣更為重要。不過,清流大臣翁同龢卻認為臺灣不可失,“恐從此失天下人心”。

不過當下的選擇權卻不在中國自己手裡,在日本的積極運作和德國的暗中幫助下,歐洲四國尚未就是否使用武力作為調停之必要手段上沒有取得一致。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急於和中國單方面達成和議,如此一來歐洲列強以損失日本利益來換取中國回報的計劃就可完全落空。

不過,日本的和議方案除割地一項外,其他各項也均為清廷感到困難的。

於是由李鴻章起草的一份說帖被送呈至日本外交大臣陸奧宗光面前,說帖內容分朝鮮自主、讓地、兵費以及通商權利四項。除承認朝鮮自主外,對其餘3項皆有所駁論。

如:“讓地”一項揭露日本的謊言:“日本與中國開戰之時,乃佈告各國說,‘我與中國打仗,所爭者朝鮮自主而已,非貪中國之土地也。’”

“兵費”一項說:“日本所索賠款,既名為兵費,卻無迄今所費詳細數目,雖非外人所能周知,諒較之所索三萬萬兩恐不及其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