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裝甲巡洋艦的造價便上漲了15%,所以六十萬兩白銀實在買不到什麼像樣的軍艦,連一條最便宜的2000噸級的小型裝巡的價錢都不夠,至於過時的穹甲巡洋艦,無論北洋海軍的軍官還是深通兵船要領的許景澄都是看不上的。

許景澄在給李鴻章的信中就明確指出,裝甲快船在對上穹甲快船時有勝無敗,而歐洲各國尤以德國船廠在裝甲快船的設計和製造上頗有精到之處,較之英法二國船廠為勝。

與此同時,伏爾鏗船廠在北京的商務代表也開始積極運作,依靠較高的佣金比率,以及對中國人心理的準確把握,其提出的設計方案獲得慶親王奕劻的青睞。

伏爾鏗船廠此番為北洋海軍設計的兩條軍艦其實就是大號蚊子船,或者說近岸炮艇。排水量1000噸,航速17節,全艦配備2門105毫米速射炮和4門88毫米速射炮以及4門57毫米格魯森六磅炮。防護方面,擁有完善的最厚90毫米的水線帶裝甲,不過面積較為有限。此外,為了節省成本,其內部裝甲是以平甲板而非穹甲貫穿全艦,這種“裝甲盒”的結構使其面對大口徑火炮攻擊時抗沉性不佳。

該型炮艇本來是伏爾鏗船廠為德國在西非沿海地區打擊販奴和海盜設計的,在遠洋作戰時由於吃水淺的緣故船身不穩,所以火炮射擊精度比大型海船要差一些。不過好處在於價格低廉,而這正符合了清廷大臣們“少花錢多辦事”的心意。

許景澄雖然對該型炮廷的效能並不滿意,認為“難以和日艦匹敵”,但是單條8。5萬英鎊的船價還能奢望什麼呢?

面對日本咄咄逼人的軍備競爭,清廷以較快的速度向伏爾鏗船廠下達了訂單,兩艦工期7個半月,計劃於1894年底交船。除此之外,李鴻章還從北洋軍費中撥款20萬兩從德國購買了8門150毫米速射炮,以及3500發各型號高爆彈。

不過,此時的東亞局勢整體上還是平靜的,兩國的軍備競賽只能算是舒緩平靜的樂章之中的極微小的不和諧音符。在李鴻章看來,中日兩國同文同種、一衣帶水,應攜手共御外辱,讓亞洲成為亞洲人的亞洲。日本政府則表面上維持著一團和氣的局面,尤其在朝鮮事務上處處對清朝方面禮讓三分,盡顯結好友邦之誠意。

1878年夏天的一場暴露劃破了東亞天空的寧靜。

朝鮮發生東學黨暴亂後,中日兩國相約出兵幫助鎮壓,很快暴亂便平定了,於是兩國相約撤軍。不過早已蓄意和中國開戰的日本政府則看準了機會,暗中不斷增兵朝鮮,正式拉開了其皇國布武的歷程。

當威廉收到朝鮮暴亂和中日衝突的訊息時,心中知道該來的終究要來了。

朝鮮和德國關係雖不密切,但德國外交部的官員對於朝鮮也絕不陌生。朝鮮王國在1870年代曾經經歷過一次改革,其主導者崔哲南曾在普魯士留學,其掌權後加強了朝鮮和德國的聯絡,因此在1890年代居住在漢城的51名西方商人中有三分之一是來自漢堡的各個商行,這個數字不僅超過了俄國也超過了美國。

當日本公使青木周藏向德國外交部通報了朝鮮局勢和日本的目的後,得到了赫伯特的鼓勵。朝鮮在當時是中國唯一的一個保護國,1880年代後期,李鴻章為了防止朝鮮獨立大大加強了對於朝鮮的控制力度,而這對於自由貿易是無益而有害的。

赫伯特認為日本若以維護朝鮮獨立為目標對中國宣戰是完全符合德國利益的。

在得到了德國的支援後,日本終於大著膽子幹起來。

從6月份開始,中日兩國為朝鮮撤兵問題交涉頻繁,清政府始終舉棋不定,以至於貽誤戰機,在戰略上處於被動地位。日本駐朝公使大鳥則對清廷駐朝總辦袁世凱施展外交欺騙,使後者錯誤判斷了形勢,從而贏得了向朝鮮派遣和部署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