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懂西方世界,但是西方世界不懂中國,即便是英美法等國也不能理解中國為什麼一定要支援衣索比亞反抗義大利的侵略,甚至是不惜冒著和德意陣營宣戰的風險。
從1936年下半年開始,中國的政治風向忽然有了很大變化,首先透過國會發表宣告,公開反對極左和極右主義西班牙主導內戰,以及公開警告義大利停止入侵衣索比亞的軍事行動,伴隨著這樣的一個宣告和一次警告,中國也派遣了數十萬的自由聯軍進入西班牙和衣索比亞。
1937年3月,中國在亞盟領導會議上同其他各成員國達成一致協議,亞盟成員國不得再同其他國家保持直接的軍事同盟關係,以此為由,帝國總理大臣顧維鈞親自訪問法國,就提前中斷中法同盟關係,改簽署《中法友好互助協約》一事進行討論。
由於中國實質上已經同蘇聯、德意在地區開戰,同日本也處於緊張的海軍競賽中,不願意牽涉到戰爭中的法國很體面的給予了理解,經過數輪到協商,雙方改簽《中法友好互助協約》,正式於1937年8月15日結束雙方的軍事同盟關係。
至此,中國也理清楚了整個國家的外交關係,將中國的外交重心從歐美髮達國家轉移回亞洲、中南美洲和東非。
當中國完成了核武器的戰略研製計劃,從這一年開始,整個世界的政治局勢隨之出現了劇烈的變化,沒有多少國家能夠理解中國在政策方向上的突然性變化。
帝國派遣了超過二十萬的自由聯軍奔赴西班牙戰場,在東非戰場也投入六萬自由聯軍,組建成兩個半機械化的陸軍師,對義大利陸軍迎頭痛擊。
話說意軍連西班牙內亂民兵的戰鬥力都不如。
帝國中央陸軍的正式介入讓義大利侵略軍迅速土崩瓦解。而所謂的自由聯軍基本都是由帝國二線的巡防軍和地方退役士官組成,一部分甚至是剛從軍校畢業的新生。
1937年5月,氣急敗壞的義大利索性撕碎了臉面直接威脅帝國將會爆發真正的世界戰爭。而帝國則更不留情面的派遣正規的中央國防軍進入東非,海陸空三軍全部派遣精銳主力抵達。
局勢進一步惡化後,英法決定介入調停,結果遭到義大利拒絕。因為義大利已經在厄利垂亞集結了二十萬的軍隊,從國內抽調了大約四百多架飛機和兩百多輛坦克,擺出一副全面擴大戰爭的架勢。
帝國中央軍以四個陸軍師和一個空軍師對峙兩倍於自身的敵軍。但加上協同作戰的自由聯軍和衣索比亞軍,總兵力基本同意軍相當。
5月的衣索比亞已經是非常炎熱的地方,衣索比亞和北方的蘇丹,東側的索馬利亞不同,它是非洲水力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當然比不了烏干達、剛果這樣的國家,可在東北非確實屬於氣候環境非常好的地區。可惜是水力資源的利用率太低。
這畢竟是人類誕生的地方,它的自然環境有它的特殊性。
劉賡雲很早就知道自己可能要去衣索比亞,一直都在蒐集和這方面有關的資料,以及意軍的軍事情報,即便如此。當他來到非洲還是覺得自己對這片天地所瞭解的太少。
他印象中的非洲是一片廣袤無邊的草原,有非洲雄獅和獵豹,還有無盡的土著,在衣索比亞領軍作戰的期間,他抽空去了當地的一些古蹟建築才意識非洲也有悠久的古代歷史。
以他的水平要對付意軍的難度並不大,而且關鍵並不在於他的水平,而是整個軍隊的水平,從這個水平進行對比,以他這幾月和意軍的幾次規模戰役中摸索的對手水準來看,這樣的軍隊連當年的東北土匪都不如。
他一度有點難以理解這樣的軍隊也敢侵略其他國家?
憑什麼呀?
他倒是能夠理解這一點,現在義大利完全不是當年的羅馬帝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