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乎不是隼所能達到的,雕還差不多鷹也說得過去,但隼……,另外古書上說的“金睛環眼”也明顯是鷹的特點而非隼,隼的眼睛幾乎都是純黑的,還有其中極品“玉龍”的純白型別在矛隼家族裡似乎也太多了些!如果有東北滿族或者對這個問題有研究的讀者大大,請在書評裡說明一下以解我多年所疑,謝謝!
第三卷 奮鬥在山陰 49、剽悍
我扭頭一看,只覺得眼皮一跳。不對,應該說就連太陽穴也在突突的跳動!
剛才他們十幾個人在我們面前一閃而過,由於時間極短所以並沒有看清。原來在他們當中有兩個背後揹著火槍,此刻已經摘下來平端在手裡,正在瞄準射擊,剛才的巨響就是他們發出的。
應該說他們的這種火槍不是什麼先進的貨色,槍身又粗又大顯得相當的笨重,而且為了在不穩定狀態下填充火藥和彈丸,槍口的部分被設計成了喇叭形。無可否認這樣的構造在近距離大大增加了威力,但射程和精度卻被嚴重削弱了!類似的品種我也有兩支,但只是作為收藏品,因為這是在一百多年前相當流行的款式。
濃重刺鼻的硝煙散去後,兩隻健壯的公鹿倒了下來,在靠近頸部的肩膀上各自留下了一個碗口大的傷口,正在咕嘟咕嘟的往外冒著鮮血。兩名騎士縱馬上前一探身,僅用一隻手就從地上拎起了兩、三百斤的死鹿,回身放在了馬的後臀上,然後相互呼喝著隨著鹿群遠去了,整個過程中沒有絲毫的減速。
太陽穴的振動一直連到了心裡,我只感覺突突猛跳的心臟幾乎要承擔不起這樣的負荷。雖說我這個人的膽子原本不是很大,但畢竟也算的上是久經戰陣,按理說並不應該這樣的少見多怪,但發生在眼前的事情實在是太令人震撼了!
來到日本很多年了,就是建立起的軍隊如今也已經具有了相當的規模,可時至今日我也沒有建立“騎鐵”部隊,不是我對這種形式有什麼偏見或輕視,而是經試驗在日本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日本人的身材矮小(不然也不會叫“倭人”)瘦弱是舉世公認的,向前田慶次和藤堂高虎那種情況畢竟是極為特殊的個例!坐在馬上承受火槍的巨大後坐力,無疑是他們這個種族力所不能及的“任務”。
至於伊達政宗的“騎鐵”我認為完全是後人的臆測和穿鑿附會,在實際中作用不過是個笑話罷了!首先,為了適應馬上作戰的不穩定性,裝備、馬匹、人員是專門甄選的,甚至連火槍都是特製的,即便是伊達家掌握著南奧州豐富的金礦,可也受不住這種消耗,最終只裝備了一兩百人,這個數字作為衛隊還差不多,獨立的作戰部隊就顯得過於單薄了。其次,改裝過的火槍不但貴而且威力大減,最佳射程十餘米,有效射程剛過20米,就是這樣還不能保證在高速移動中的精準射擊。這就不難想象,這樣的部隊一旦與敵方騎兵相對沖擊,只要對方在第一輪震耳的轟鳴聲中面對至多三十幾個人的傷亡保持鎮定,那麼完全可以在騎鐵們手忙腳亂的更換武器當中,展開一場毫無懸念的屠殺。所以依照我的看法,伊達家的“騎鐵”在這個時代的唯一作用,就是對那些不開眼的“土包子”們的心裡威懾。
可眼前的景象卻是實實在在的,就好像有人在2006年的北京突然實際展現了《星球大戰》中的武器!使用這樣粗陋的火槍都可以產生如此效果,那麼要是裝備上我的制式火槍呢?
我原本只是想招募一支輕騎兵作為軍隊的補充力量,可現在計算的公式變成了:輕騎兵+騎鐵=?也許就是在歐洲也算最精銳的近衛龍騎兵吧!不是我自誇,我現在的槍械就是在歐洲,也趕得上一個二流強國的先進水平……應該說是宮廷水平!被這樣武裝起來的哥薩克……要是把這樣的一支部隊呈現在全日本的大名們面前……光是想想就夠叫人興奮的了!不過眼下這還只是我的一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