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這也意味著顧維鈞這位總理大臣正式進入中央國防委員會只剩下一步之遙的距離。

凡事都有過渡。

帝國要徹底建立君主立憲制。總理大臣要擔任國防委員會的要員,控制軍事力量還是一件很遙遠的事,但這條路必須要逐步的向前推進。

此次前來開會的人並不多。除了皇帝、國防大臣、中央軍部總參謀長、軍情部總長和三軍參謀總長之外,還有就是總理大臣顧維鈞和內廷總長舒方德,總計9人。

前面七人就是中央國防委員會的七名常委,相當於是7+2的最高軍事決策例會。

在正式開會之前,軍情部將中日海陸空三軍的軍事情報匯總,國防部也將兩國經濟和工業實力匯總進行對比分析,兩份報告一起提交給九人審閱。與這兩份報告同步的則是中央軍部總參謀部提交的中日戰爭規劃報告。

從國力上來說,中日差距是非常明顯的,1937年初步審計的結果證明中國的國民gdp超過1875億中圓,佔世界經濟總量的30%,而日本則在150億中圓的規模。佔2。4%,位居中美蘇德英法六國之後,略高於義大利。

從軍事實力進行對比,中日差距就要小很多。

根據中央軍情部的情報,日本在1937年底6月左右已經透過了第四次海軍軍備補充計劃,在此前的第三次海軍補充計劃基礎上,要求將大和級戰列艦的建造數量增加到4艘,以應對中國的皇帝級高速戰列艦,並且要求加快建造速度。

中國的第一艘皇帝級高速戰列艦已經基本在江南造船總廠竣工,明年3月即將下水試航,而日本的大和號也在1937年初緊急開始了建造計劃,因為工程規模龐大,而日本還真正的缺乏現代工程管理經驗,距離完工預計還需要一年至兩年的時間。

在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完工之前,帝國的兩艘皇帝級高速戰列艦都將順利完成服役,就戰列艦的總噸位而言,帝國海軍的戰列艦規模第一次同日本海軍保持在同等規模。

日本海軍現有河內、金剛、扶桑、伊勢、長門、紀伊六級戰列艦,金剛級是從戰列巡洋艦改裝而成的高速戰列艦,河內級、扶桑級、伊勢級、紀伊級各有兩艘,前兩級原則上還不屬於高速戰列艦,真正有資格稱之為高速戰列艦的有金剛、伊勢、長門、紀伊四級,總計10艘主力戰列艦。

紀伊級戰列艦屬於長門級戰列艦與大和級戰列艦之間的過渡艦型,起初這一級戰列艦的建造計劃在華盛頓海軍公約簽署之後就被取消,但為了同中國海軍造艦計劃競爭,1935年12月就秘密開始建造,第一艘在1937年7月份服役,第二艘也在近期服役。

因為海軍經費被帝國戰列艦的建造計劃大幅度牽扯,日本並未能在航空母艦的建造上同帝國保持相等的競賽,目前現役的海軍航母總計5艘,除了蒼龍號和鳳翔號,其餘都是臨時改裝和改變建造計劃而建造的航母。

戰列艦的競賽非常耗錢,為了對應中國海軍臨時增加的戰列艦建造計劃而增加了兩艘紀伊級,直接將其他海軍經費消耗掉。

在此之前,中日海軍也進行了長達十年的巡洋艦競賽,對於日本經濟的損傷是非常厲害的,同時使得日本明顯處於海軍強而陸軍和空軍都明顯弱小的狀況,而日本的工業主體投資也幾乎都集中在重工業和軍工業,整個國家經濟被長期的軍備競賽拉扯的徹底畸形。

至此時,中國海軍在戰列艦領域擁有震旦級、青州級、豫州級、涼州級、皇帝級五級別的戰列艦,涼州級戰列艦和後來改變成皇帝級的雍州級戰列艦的建造計劃在1935年就完全公開,也是帝國明顯要拉扯日本再次在海軍戰列艦進行競賽的策略,最終在帝國確定建造四艘涼州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