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他的忍耐力一定是有限度的。
第二十四章 漠北兵鋒
六月,孫權在建北登極為帝,大封群臣,立孫登為太子,孫慮為建昌王,鎮軍大將軍,在登極的那天,孫權把周瑜大誇了一通,張昭剛要誇獎孫權兩句,孫權也是不管老頭兒的面子,當著群臣就說:“當初要是聽了你的話,我還能有今天麼?”張老頭兒跪在地上,汗出如漿。
孫權這個人,在三國是很另類的一個人,他的缺點和優點同樣的明顯。
他二十餘歲統領江東,聯劉抗曹,一把大火燒的曹操欲哭無淚,他政治手腕玩得爐火純青,江東幾大門閥各行其事,實力強大,他處於其間,連消帶打,竟然收拾得平平靜靜,風波不起,他具有傑出的領導才能和兒獨到的政治眼光,還在職稱帝之前就在交州和廣州設立郡縣;基本上統一江南地區(好象還攻佔了海南島和臺灣島)。他推行大規模的屯田措施,使江南地區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航海業有了解長足的進步,促進了後世經濟重心由北向南的轉移,東吳在孫權統治時期,始終保持著較強的實力,曹操也感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但是說到缺點,他不通軍事,年輕時有些輕狂,到老來卻又頗多猜忌,僅從罵死陸遜,殺戳親子兩事上,說他刻薄寡恩,殘忍無情應該不算是過份。江南子弟多才俊,他有長江天花板險,又有得力的屬下幫他辦事,這一生雖無多少開拓,卻卻也守住基業,算是個太平天子。
在歷史上他登極。是在蜀漢北伐失敗,曹休大敗之後進行的,而此次雖然形勢遠沒有歷史上那次好,但卻有了比歷史上更強的底氣,荊州被他收入囊中,使他有了與曹魏對撼的實力。當然眼下無論是魏還是吳。比起季漢來都要差一些了。
孫登對我說,他決不容忍旁人加一指之力傷害他地兄弟,這自然是他天性裡地寬厚溫和,其實他這個弟弟,卻一直在害他,從我們在白帝城時開始,具我得到的訊息,就已經不下五六次了……當然,我對訊息的分析總是會帶著一些惡意的,那些事情很象是一個個的意處,但意外多了,還會是意外麼?
孫慮這個小娃娃,很值得關注呢。他有什麼本事和一國的太子叫板。有什麼本事團聚一大群人在身邊?有什麼本事第一個受封為王,並且還是個擁有王位地大將軍。這個在歷史上早早死掉的人,是病死地麼?還是另有隱情?
我叫來廖立,讓他對孫慮進一步加強調查,全方位蒐集他的情報,在未來,或許他對東呈的走向有所影響。近來廖立做的不錯,雖然發生了孔明在城中被刺地事情,但是那也是因為雒陽才收回不久,是敵人經營多年的大本營的緣故。此後廖立接連拿下了好幾個暗中潛伏的曹魏地下組織。併成功對其中的一部分人進行了策反,擴大了網路組織,並把知聞所的網路成功發展到宛城,眼下司馬懿不用說再派人到雒陽,就算是他地人一出宛陽,廖立都能得到訊息了。術業有專攻,雖然司馬懿也差不多算是個全才,而且自己家裡還養死士,可論起地下工作,他可被廖立這個專業人士遠遠甩到後面去了。
當然,國力強盛也是原因之一,我沒打下雒陽之前,可沒有這麼多主動示好,主動向季漢靠攏的人。這段時間裡,雖然我是帝王,不能輕易親自見人,各項工作下面也自有人處理,不是國家決策的大事一般不用我插手,沒有親見,但是每天從奏摺上那長長的名單就可以看出來,無論真假,反正曹魏國內已平空冒出了一大群對我漢朝忠心不二的義士了,這些人認為曹魏是亂臣,是賊子,只要季漢天兵一到,他們就會出動一切可以出動的力量,為季漢獻出自己的生命在所不辭。對於這些,我只是樂觀地一笑,對於這些助力,苛責他們在曹魏強勢時不出頭號是不合適的。畢竟象耿紀,韋晃那樣敢在曹操最強勢的時候攻擊他的人還是少數。而且,也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