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酒令一大影響就是各式各樣有活力的社會團體,很有活力地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美國各地。

而為了打擊這些跨州販運私酒的黑幫,各個州政府不得不尋求聯邦政府的幫助,於是聯邦執法權在二十年代大大地擴張和增強了。其中最為得益的就是boi這個聯邦執法部門。

所以說,禁酒令造就了“隱者閣下”,讓胡佛先生成為美利堅歷史上最有power的男人……嗯,基佬。

我們的袁大師嘆了一口氣,緩緩地說道:“羅斯福先生,你真的認為這種和人性作對的法律能進行下去嗎?”

人性啊人性,別說你們美利堅大統領們不行,就是我們賽里斯……

“皮卡皮卡。”

fdr皺著眉頭想了那麼一想,開口說道:“袁先生,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

他搖了搖頭,面露難色地道:“我想你也應該知道,支援禁酒現在可是主流民意啊。”

實際上,美利堅支援禁酒令的力量可以分成三類。

第一類就是宗教人士,當然所謂的宗教人士就是wasp中的新教激進派啦。前面提到的基督教青年會(ymca)也是其中一股力量。

早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他們就發起了一場名為“社會福音(socialgospel)”的社會運動。除了禁酒之外,他們還禁絕不良書籍,比如馬克吐溫的《哈克貝瑞歷險記》,

同時這幫人特別反對避孕打胎。沒錯,當時過上了好日子的wasp們也遇到了生育率迅速下降這個難題。

不過也不能說這幫人就是徹底反動,一點進步性都沒有。比如說在他們的努力之下,1910年,美國國會制定法律把女性合法性之行為的年齡從10歲提高到了18歲(後來又降到了16歲)。

也不知道鐵拳無敵知道不知道這項法律。

第二類是女權主義者。當時美國最大的婦女組織就叫做基督教婦女禁酒聯合會(簡稱wctu),也是這些女性將禁酒推向了**。這些女同志認為男人酗酒會帶來家暴,並且會造成家庭生活水平降低。

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女士是堪薩斯州的凱麗…奈遜(carrienation),綽號“斧頭凱麗”。她經常一手拿著一把斧子,一手拿著一本聖經跑到酒吧裡面,站在吧檯前面唱聖歌。如果酒吧老闆不肯“自願”打烊,那麼“斧頭凱麗”就會用上她帶的那把斧頭了。

和我們的袁大師一樣,她每次砸店都會帶上記者和律師。對了,她還會在使用過的斧頭上面簽名賣給自己的粉絲們。

第三類人士的出發點那就是經濟因素了,當時的中小企業主幾乎全都強烈地支援禁酒。

一方面顯而易見的是,酗酒的工人會影響生產效率,還會造成工傷事故。

雖說當時的政府和法律都站在企業主這邊,他們認為工人的僱傭合同實際上就是生死合同,所以企業主不承擔工傷事故的責任,這有一個著名的判例…。但是這也讓企業主擔負了沉重的社會道義責任,也就是經常被罵。

另一方面,一戰之後物價飛漲,企業主自然也感受到了漲薪的壓力。

於是他們有了一種說法,現在工人工資並不低,只不過他們把工資花在了不該花的地方,特別是酒水。只要禁了酒,他們也就不用漲工資了。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美國禁酒令的支持者是宗教人士,社會活動家和經濟選民。他們乃是最能影響選票走向那一批人。

所以羅斯福說的沒錯,他們真的就是主流民意。

“主流民意……哈哈哈……”

袁燕倏笑聲一收,突然擺出一副很有專家範兒的面孔道:“也罷,就讓我以一個經濟學家兼一個外來者的身份,來為你說一下我這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