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只須一下直擊狄龍的中軍本陣,利用人多優勢取得中央戰場上的戰局優勢,就肯定可以調動左右山頭上的側翼來援。爾後,趁敵人側翼運兵混亂時同時進擊,三面同時總攻,狄龍的部隊就可能全線崩潰,自己可一擊而勝。
當然,他嘗過猛虎軍團的厲害,所以特地準備了三個大型萬人方陣伺候。他可連續發起三次進攻,一波猛於一波,一浪高過一浪,一擊可能不勝,三擊無論如何狄龍是無法抵禦的。此外,尚有五千預備隊供魯道夫做最後一搏。
就算你們是銅頭鐵臂,我也要把你們砸成破銅爛鐵!魯道夫狠狠地握緊拳頭。
魯道夫手下也是久經訓練,大軍迅速地列陣完畢。
隨著魯道夫令旗一揮,軍號吹響,左右兩側的部隊展開雙翼,開始以疏散陣形向前躍進,而中央戰陣的第一萬人步兵集團,形成密集的方陣,跟著前鋒的戰旗,踏著鼓點的節奏,緩慢而堅定地朝著鴨嘴澗山口挺進。
紅彤彤的朝陽正在升起,上天註定,鴨公山的大鴨嘴,今日將圇吞無數屍體,飲咽海量鮮血!
“孔狄,你帶四千人能沖垮第一個方陣嗎?”狄龍的臉上喜怒不現,心中卻攪起波瀾。
名將也是人,他們同樣是根據已有的情報資訊,按照最大機率進行計算,並因此而排程兵力。因為狄龍未能想到平素一貫穩重的魯道夫敢冒老營被端的危險傾巢而來,情況顯然不容樂觀。對方的佈陣非常明確,即使犧牲再大,用人海也要將狄龍這一萬五千人淹沒掉。魯道夫如此用兵,狄龍也非常清楚,他是衝著自己來的!
倒不是過去的恩怨,也不僅是困獸猶鬥,而是魯道夫一旦將自己擒殺,聖瓦爾尼新政府立失臺柱,被狄龍憑軍事力量和個人威望捏合在一起的各派政治勢力,頓時會分崩離析。首都局面一旦失控,聖瓦爾尼就只剩下被魯道夫宰割的份了。
為今之計,即使人少,狄龍也仍要留出一千人做最後的預備隊,第一波交戰的只能是孔狄的四千人馬了。
作為戰將的孔狄,尚沒有工夫在他國的政治問題上費神。相反,他和其他的將領一樣,並沒有察覺狄龍做出了錯誤的估計,反而認為狄龍計算精確,輕易地知道了魯道夫的真正動向,給狄龍懾人名頭上再添一道光環。
雖然他們內心裡對能否戰勝敵人不是沒有過疑慮,但狄龍過去一次次的正確判斷,一次次的輝煌勝利,已經足以產生這樣的效果,令他們將自己的獨立分析判斷權讓給了這位常勝統帥。狄龍說可戰,他們就認為可戰,狄龍說能勝,他們也同樣認為能勝。那點疑慮,在這強大的信賴逼迫下,只能縮在心靈的一個小角落裡。每當這點疑慮翻上心頭,他們反而會懷有內疚感,怎麼連英明的統帥也敢懷疑!
如此看來,貝葉關於人天性好逸惡勞的觀點,倒不無道理。人作為懶惰的動物,當有人總是做出正確的判斷,採取正確的行動,那為什麼還要自己勞神去分析判斷呢?有這樣一個人物,遵命服從,跟著他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豈不是更加省心?非要將自己那點淺見愚思說出來,被統帥否決掉,即使獲得勝利後也不免遭到他人的嘲弄嗎?所謂權威,就是這樣產生的;同樣,迷信和盲從,也是這樣產生的。
孔狄看看這情形,吸一口涼氣,但仍滿懷信心地答道:“試試看吧!”
“我相信你。”狄龍微笑著拍拍孔狄的肩膀。
輕輕的拍肩,既讓孔狄感覺責任之重大,又如狄龍從肩上給他輸入了真氣一般,進一步加固了孔狄的信心。
左右兩翼已經接觸上了。作為主要負責牽制的魯道夫左右兩陣人馬,當然不會向佔據地利,兵力強盛的狄龍兩翼發起衝鋒,對壘雙方各自穩住陣腳,互相用箭矢交流射技。
魯道夫的第一中央方陣出現在鴨嘴澗山口處。魯道夫令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