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再揮,軍號吹響,戰鼓急點,方陣開始加速前進!
卡斯佩查克和博格騰指揮兩翼神闖、神衝兩營部隊,矢石急下!
這就是反品字陣形優勢,想要直擊中軍,必然遭到兩邊山頭上敵軍的遠端攻擊。這個損失,也必然在雙方指揮官的計算當中。
“舉劍!”
孔狄一聲令下,四千猛虎騎兵齊刷刷舉起重劍,鴨腸道上長出一片人工劍林。
“衝鋒!”在魯道夫中央第一方陣即將衝過兩翼遠端武器攻擊區域時,孔狄領著四千精騎起動馬步,開始了突陣!
來自胡瑪草原的駿馬,蹄下生風,短短的衝刺距離倏忽間消失,兩彪人馬撞在了一起!
突陣是最常見的戰鬥形式,但絕不是簡單的戰鬥形式,相反它有著極強的技術性,最考驗戰將士兵的基本功和勇氣鬥志。
與上一次黃蓮城下的突陣不同,這一次是正面突擊,敵軍不僅人數眾多,而且有備而來。同時,上一次孔狄與雅辛斯克兩面夾擊進行配合的優勢也不復存在。
不過作為猛虎軍團裡一名多年征戰的勇將,尤其是擅長於指揮騎兵速戰速決,一擊定勝局的將領,孔狄指揮突陣很有一套辦法。
突擊,突擊,突然性極為重要,而騎兵的機動性和衝刺力則分別從戰略和戰術上保證了攻擊的突然性。儘管這一次已經不具備戰略上的突然性,孔狄也要審時度勢,創造戰術上的突然性。
在時機的選擇上,他選在對方剛剛要透過兩側遠端武器攻擊區域時發起衝擊。此時對方戰士懷著“總算沒有捱到石頭和箭矢”的想法,藏在盾牌後的腦袋剛剛抬起想看清一下前面的形勢,心理也正從緊張轉向鬆弛的關頭。恰在這個時候,彪悍的猛虎軍團騎兵衝到了面前,照著他們探出的腦袋迎頭就是一劍,方陣第一排的不少人還沒看清楚怎麼回事就魂歸西天。
儘管也有少數狡猾而兇狠的聖瓦爾尼士兵,不看前方,僅憑著直覺就將猛虎軍團的騎兵挑落下馬,但絕大多地方,第一層步兵抵禦線都被沖垮了,不是在劍鋒下濺血,就是在鐵蹄下呻吟。
憑著衝力與慣性,第二排士兵們剛欲舉矛相向,騎兵已經到面前。長兵刃最怕近戰,猛虎軍團戰士們跟隨孔狄早已演熟了招式,他們微運手腕,改刺挑為劈砍,讓重劍再次飽飲鮮血。方陣的第二層也如篩子般被捅得千瘡百孔。
到第三排時,孔狄的衝鋒騎隊才算開始遇到了阻力,不過這阻力並不很大。
不要小看步兵這個抬槍頂刺動作,在這種場合之下,要規範做出合乎標準的戰術動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需要步兵身體微蹲,長矛呈同一角挺出,矛柄一端斜頂地面,緩解騎兵的巨大沖力。
這個戰術動作的關鍵在於刺馬不刺人,當整排步兵整齊規範地同一時間,同一角度地挺刺,才是真正的長槍如林,對沖鋒的騎兵隊構成頗大的殺傷力。
不過在這種場合下,當如狼似虎的敵騎,帶著染血的長劍凶神惡煞般衝上來的時候,能夠在匆促間一下子將長矛擺至正確位置的人,少之又少。
人總是過分注意看上去很恐怖的事物,騎兵血淋淋的刀劍似乎比奔騰的戰馬威脅大的多,士兵們總是不自覺地將長矛擺得太高,對人不對馬。只有少數經歷過真正苦戰的老兵,方知內裡玄機,臨危不亂,做得符合標準。
這個問題甚至不是一般訓練可以解決的,也許在操練的時候已經非常熟練,可到了這種浴血相搏的場合,心理的失態仍然會導致動作的變形。
丹西對於這道技術難題,採用的是兩種解決方式。一是常年的征伐,讓士兵在實踐中學會作戰今天 。35hf。 營造舒適的讀書環境。二是大量的模擬訓練。
作為猛虎軍團的軍事訓練,絕不是走走佇列,讓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