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仲舉等人面面相覷,“前線又打敗仗了?”到仲舉問。

“壽昌公薨了……嗚嗚”陳蒨泣不成聲。

當初周迪雖平定餘孝頃,但在永定二年十月,餘孝頃之子餘公颺、弟弟餘孝勱又在南方作亂,陳霸先派周文育、周迪、黃法拚前去討伐,豫章內史熊曇朗也出兵相助。

永定三年,周文育命吳明徹率水軍為周迪運糧,自己率軍入象牙江,駐紮在金口。餘公颺詐降,想趁機抓住周文育,但被周文育察覺,將餘公颺抓住押送建康,然後由陸路進據三陂。這時,王琳派曹慶救援餘孝勱。曹慶命常眾愛抵抗周文育,自己率兵擊敗周迪、吳明徹。周文育聽聞周迪兵敗,又退守金口。

熊曇朗見陳軍損兵折將,便想謀害周文育,投降常眾愛。周文育的監軍孫白象覺察熊曇朗有異心,便建議周文育先下手除掉熊曇朗。周文育言道:“咱們的兵馬少,助戰的軍隊多。如果殺了熊曇朗,會引起客軍驚慌,於戰事很不利,不如推心置腹加以安撫。”這時,音信全無的周迪送來一封書信。周文育大喜,揣上書信,親自到熊曇朗軍中,將信拿給熊曇朗看,熊曇朗假裝看信,趁周文育不備,悄悄抽出匕首,連捅周文育數刀,將其殺害,周文育死時五十一歲。之後,熊曇朗包圍周文育的軍營,將周文育的首級示眾,陳軍將士見主帥已死,又敵眾我寡,軍心離散,死的死、逃的逃,陳軍幾乎全軍覆沒。

到仲舉接過陳蒨手中軍報,眾人圍看無不痛心疾首,壽昌公為人厚道,對誰都是赤誠相待,在朝中、軍中人緣極好,就連殿內侍候的省吏們,聽聞噩耗也忍不住哭泣。

“事關重大,要不要報知聖上?”到仲舉哽咽。

“聖上的身體不能再受刺激,此事暫時瞞著,等聖上身體好了再報吧!”陳蒨道。

華皎說:“聖上與壽昌公關係非同一般,滿朝之中有誰比壽昌公更受聖上信任呢,壽昌公薨逝瞞得了一時,又能瞞得了多久,殿下若是不報,後若被聖上所知,反而招聖上怨恨,我看還是要報,諸位覺得呢?”

顏晃和到仲舉都同意陳蒨的意思,庾持面露難色:“你們說的都有道理,這個還是殿下決斷吧!”

“孤還是決定不報,有什麼事孤來擔著,此事不用再議,傳令下去,封鎖訊息,誰若嘴巴不緊,傳到聖上耳裡,不管是誰,一律杖斃!”陳蒨道。

到仲舉接著說:“當前最要緊的是派誰去前線阻擋叛軍的進攻?”

“前線接連失利,孤打算親自出徵,你們以為如何?”陳蒨問。

“這個時候殿下去前線,恐怕不妥吧!聖上身體堪憂,殿下不能離京,萬一發生變故,我們都不在京,只怕……”到仲舉擔憂。

“是啊,殿下可派西江公征討,西江公能徵貫戰,麾下突騎營是陳軍中最強的精銳部隊,定能馬到成功,不用殿下親自征討。”華皎道。【西江公,指侯安都。】

陳蒨點了點頭:“西江公的確有能力對抗王琳,不過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孤還是打算親自去前線接應西江公。”

“有殿下押陣,穩定軍心,將士們必能誓死效命。”顏晃點頭。

“可是我們都出徵了,京城就不在殿下的掌控之中,只怕居心叵測之人藉機興風作浪。”華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