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加了蔥、姜、蒜和各種調料、肉塊的豬灌腸甭提有多美味了。

先是母親把各種要放的東西,樣樣切碎,放入豬血中,再加入麵粉:小麥粉、蕎麵,開始攪拌,直到攪得各種料都混合均勻,才把血糊糊灌入早已清洗乾淨的豬大腸。

豬大腸外面的腸絆油母親不捨得去掉,別人家都會弄下來煉成豬油日常做菜時用。母親卻每年都留下來,這樣做出來的灌腸才會夠油水——美味可口,不會幹巴巴。

清洗好的豬大腸要反過來,把外面的油翻入裡面,裡面光滑的內壁翻出來,這樣蒸出來的灌腸看著漂亮,裡面油漬拉碴的才好吃。

灌灌腸也是個技術活兒,灌之前豬血的稀稠度和灌入豬大腸的豬血的量都要恰恰好才行,否則灌出來的灌腸就不好吃,或者因為灌入的豬血太多,在蒸的過程中爆破。爆破了灌腸的美味便會喪失殆盡。

蒸的過程也要把握火候的恰到好處,太急會爆破,太緩便不會蓬虛美味。

所以每次母親都會親手調製,忙上整整一天,才能把一口豬的血和大腸都灌成美味的灌腸。

一個臘月,山丹每餐都會切幾片來吃。

男人們就著二兩燒酒,更加有了風趣。

然後是每天都發一盆面來蒸點心、肉包、豆包,熱氣繚繞,整個屋子都被白白的水汽充滿著,那種氛圍才有了過年的氣息。

八十七、草原年節

八十七、草原年節

還有臘月二十三的蒸糕、炸麻花也是臘月裡一個重頭戲。

前一天,鐵蛋兒把一口袋糕面從糧房揹回家解凍,第二天就是臘月二十三,是送灶神上天覆命的日子,家家都要蒸糕,喂炸糕和糖心給灶神爺吃,給灶神爺甜一甜嘴,好上天報告好事忽略壞事。似乎有了賄賂的嫌疑。

先前已經把胡蘿蔔擦絲沼熟的湯水,放在屋外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溫經過冷凍結冰在消融去掉冰碴,然後反覆地熬煮就成了蜜甜的糖心。

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家家都是一大早就開始粉糕面:把解凍的糕面放入一個大鋁盆中,加入溫水用手拌勻搓涅,直到用手用力一抓就可以捏成一個球為止,大蒸糕之前要拿一點看糕面本身的軟硬,才能估計加水的多少。

粉一個小時左右,便開始蒸了,把粉好的糕面放入沸水上面的蒸籠中,看到粉狀的糕面變成黃橙橙的就再一層層撒上去,幾粻糕蒸出來,便是揌糕了。

把蒸好的素糕放在塗上素油的大面板,鐵蛋兒就洗乾淨手準備揌糕了,用手按揌剛剛出鍋的素糕,會燙的不得了。所以旁邊放一盆冷水,手要不時放入冷水裡降溫,還不能把冷水帶入素糕,否則,下油鍋的炸糕就都成了撈不起來的糊糊。

等把素糕揌到表面光滑,香味撲鼻時,就只等捏糕下油鍋炸了。

糕裡要包紅糖、紅豆餡什麼的,還有就是捏成圓圓的片糕,趁著熱乎放入燒開的油鍋,個個炸糕都像小孩子冒出來的鼻涕泡,鬆鬆脆脆,裡嫩外焦!再蘸上蜜甜的糖心那美味沒的說。

炸完糕該炸麻花了。

鐵蛋兒媽早已將炸麻花用的面起子叫做“肥頭”的面發好了,然後加牛奶、雞蛋、白糖和酥油到麵粉裡,一斤麵粉二兩肥頭,把各色東西混勻,加入小梳打,用涼開水和麵。一大早就和出來的面柔軟筋道。

把和好的面切成一塊塊的小劑子,撒上素油,放在熱炕上醒幾個小時,在糕炸得差不多時,便要幾個人同時開始搓麻花,把一個劑子放在兩手之間搓,一邊搓一邊兩手裡的麵條便擰在了一起,成了一條麻花繩,再兩頭一繞,一條三股的漂亮麻花就呈現在眼前了。

山丹和顧海平也一起學習,不一會兒就搓得像模像樣了,還有幾個村裡來幫忙的親戚一起,幾個人同時動手,一鍋炸二十幾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