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羅部能夠得以安寧的關鍵。雖則這一宗生意不能做了,但卻是一樁見證。”
相比上一年的京兆府試,這一年的京兆府試卻是設在七月初。發榜這一天,當太原王十三郎奪下解頭的訊息傳遍大街小巷的時候,已經沒有多少人感到訝異了。短短數月之間,王維的名聲比從前何止更勝一籌,他這些年流傳在外的詩文,這些年創作的各種曲子四處被人傳唱,縱使那些信心滿滿赴京兆想要奪取解頭的人,亦是無人能企及。然而在這種chun風得意的時刻,來自幷州的訊息卻讓這位解元郎無法安心。
“怎麼會這麼巧,偏偏就是杜十九郎了幷州,那邊鐵勒諸部就不穩了而且,怎麼會是杜十九郎同羅部安撫
“誰讓朔方王大帥突然趕在這種時候對僕固部的降戶大開殺戒?”王縉不像自家兄長那樣愁眉不展,上把人按著坐下便安慰道,“張使君肯定是覺得杜十九郎這人機敏善辯,所以才對他委以重任。你又不是不知道,杜十九郎這人鬼主意多極了。再他又不是傻瓜,幹不了的事情絕不會接下來”
“不行,我得拜託岐王幫忙打聽打聽……”
還不等王維起身走出兩步遠,王縉就一把拉住了他:“阿兄,這種事情你要拜託別人沒關係,可別找岐王,應該找貴主”
一提到玉真公主,王維便愣住了。一想到玉真公主替自己不遺餘力地造勢,就是從前對杜士儀也不曾這般全心全意,他在感念的同時,心裡也有幾分不出的躊躇。可是,在王縉那眼神注視下,他猶豫片刻,最終還是點了點頭。
岐王的酒量如今越來越大了,常常出怨望之言,此等大事,他確實還是拜託玉真公主來得好
然而,眾紛紜之下,真正的知情者卻並不是沒有。這其中,安興坊那座開府儀同三司宋宅的主人,便是少有的洞悉全情者——而且知道得遠比看過杜士儀那份奏疏的尚書省官員甚至大唐天子李隆基更多。因為杜士儀送給他的信上,赫然是在同羅部內亂平定,勾結突厥的默古及其黨羽被誅滅之外,詳詳細細道出了其中一連串過程。尤其看到公孫大娘弟子嶽五娘假作阿史那莫兒混入營地,又以琉璃墜誘其夜出桑乾河,宋憬最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雖則兵不厭詐的伎倆,行軍打仗都會用到,但像杜士儀這樣膽大包天的卻少有,更何況那嶽五娘比杜士儀更大膽,居然直接冒稱阿史那氏而且,杜士儀還在信上,如今尚在同羅部中“做客”,因而前事不敢聲張,奏表中更不敢寫,還請他代為保密,等回來再稟報天子。
“主人翁,外間有訊息,幷州張使君已經自同羅部返回,同羅都督篦伽末啜上血書誓言忠誠,並令長子昆那爾赴京參考明年的制舉武科。”
“嗯?進來。”宋憬連忙吩咐了一聲,等人進來便連忙問道,“杜十九郎可一併平安返回?”
那從者這才暗悔自己昏了頭,忙不迭地補充了一句:“杜十九郎和太原王子羽一併平安返回。”
“萬幸萬幸。”宋憬長長舒了一口氣,面上露出了深深的欣悅,“總算是吉人自有天相”
jing彩推薦:
第一卷當時年少青衫薄 第二百一十七章 慶功宴後美人約
read_content_up;
躁動的拔曳固部和同羅部相繼平定,又在上書大表忠心的同時,張和杜士儀王翰一行人也平安回到了幷州太原城。
一晃離城就是一個月,在天兵軍副使李憲和幷州長史署的其他屬官一併迎接,大路兩側百姓夾道歡迎的盛況之下,杜士儀早早便退得距離張遠遠的,卻和王翰並排夾雜在一眾衛士中間。一場極有可能爆發的動亂如今不費一兵一卒便最終得以平定,看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