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宗教,帝國照樣可以引入扶持,因為不管是什麼宗教流入國內,中國的根基還是祖先崇拜和宗族崇拜,但如果連這種維繫中國人靈魂根基的力量都被人為的消滅了,就算中國變成了一個無神論的國家,那也徹底就算是死光了自己的民族精神。
“也許拜神不如拜我,但我總是會死的,而我曾經做過的那些事總還是會繼續的影響你們”,這就是宋彪在做這個決定之時的想法。
正如彼得大帝所做過的那樣,推動西化並不可恥。
中國人就算是再西化,只要不在民族精神和文化上進行閹割,中國人就永遠還是中國人。
任他死去千年,帝國依舊在。(未完待續)
第225章 總理何在?
帝國強大至此啊!
對於眾望所歸的即將繼任為帝國第三任期總理大臣的張康仁和歐陽賡兩位人選而言,他們的任務不再是像唐紹儀那樣穩定帝國的秩序和朝代的平穩過渡,而是積極、嚴厲的推行法治精神,推行新文化的改革,推行新經濟的崛起,推行真正的光復革命,推行更堅強的新外交,推行更壯麗的新建設。
他們應當感謝唐紹儀任期內留下的平穩過渡的寶貴遺產,也當積極進取和尋求更偉大的突破。
其實還有一個人是更為合適的人選,那就是宋彪一直比較親睞的宋教仁,但在光復黨控制內閣大部分席位的基礎上,無論如何也無法推出一位民主黨的內閣總理候選人。
……
1920年9月中旬,金秋時節,宋彪乘坐火車返回北京,但是這一次的他沒有再回中南海,皇庭中央宮已經在歷時十年的建造中完工,中央政府每年給予內廷總署的撥款不過四百萬中圓,根本不夠這座皇庭中央宮的修建,所有開支幾乎都是靠商界人士和國民的募捐,以及皇產內部的撥調。
中央宮最初定址是在雲崗一帶,章炳麟特意找到了幾位風水大師,最後有一位根據正式定稱的“中央宮”建議重新定址在青龍湖,宋彪後來親自去看了地形,感覺也是建在青龍湖的東北端比較合適,以內廷的名義在周邊購地2萬畝,納稅修改為皇家建築用地之後。在這一帶重新建造中央宮。
中央宮的總設計師有兩位,一位是俄國著名的猶太裔設計師羅森,另一位是滿清御用的宮廷總造工樣式雷的第七代傳人雷廷勝,其他一些國內著名的園林大師,和俄、德在華的一些著名設計師都有參與。
基本格局是西式結構的底子,包括像宮廷的下水道、避難所和大局的框架來自於俄國,建築風格的搭配。建築的佈局,園林的設計,裝飾的選擇大體還是國內的大工匠負責。整個設計過程中和圓明園的特點很像,很多方面都參考了東正教的聖莎屋大聖堂。
考慮這兩年的一些特殊情況,在雲崗原有的皇宮建築的基礎上改修了神武皇祠。這才是真正的第一廟,允許國民前往這個地方朝拜上香之類的,神武皇祠沒有明確的宗教特徵,就是最傳統的家族祠堂格局,安置了皇帝和皇后的長生位,皇室也委派了一名內侍官負責管理,也算是答謝國民的祝福吧。
等皇帝真的死了,這裡就真是大家前來拜祭的地方了。
中央宮的佔地面積是非常大的,建築格局也非常恢弘,有中式。也有西式,大部分還是比較典型的帝國風,所謂帝國風有很強烈的秦漢時代的特徵,也保留了從殷商時期就保留下來的重簷廡殿頂結構。
民國時期很多官方建築都有廡殿頂結構,關鍵在於重簷和重簷的多少。中央宮的主殿是皇極殿,相比太和殿,它的廡殿頂更陡,彎度更大,四簷明顯飛翹,而是底下三層漢白玉基座。三層樓宇搭配三層重簷。
所以,皇極殿不僅規模更大,而且更高,氣勢非常恢弘,全部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