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會貫通,絕非三言兩語可以講清道明。

在第六或者第七個月中魯小兵有一個經典病例,值得天下醫患雙方參考。

那天來看病的是一位教授。

說他是教授,最初是看著像,後來是言談中對方露出是。這是一位對醫生有十足警惕的患者。他很長時間心律不齊,查來查去,也沒查出什麼器質性原因。各種醫書自己看了不少,網上的資料也搜尋了個遍。本來他似乎可以給自己結論,最終還是想從醫生嘴裡得句寬心寬到底的實在話。魯小兵問對方病史,教授講到自己過去的檢查,還講到自己翻看過醫學書,最後扶了扶眼鏡眨著眼問:大夫你看,我這是不是純粹的精神原因?魯小兵拿起聽診器要聽診,對方連連搖手,說自己的心臟平時沒事兒,自己號脈也常常沒問題,就是一到醫生面前就緊張就早搏。魯小兵不耐煩了:你不要講那麼多,我作為醫生有我的診斷方式。教授解開衣服讓魯小兵聽了診。魯小兵又拿過血壓計量血壓,對方又是連連搖手,說在家一天量三四次,沒大問題,到了醫生面前一緊張血壓就偏高。魯小兵有點生氣:你來看病,是我聽你的呢,還是你聽我的?血壓量完了,魯小兵說:心律不齊,血壓也偏高,接著處方就是做各種檢查。對方連連搖手,說幾個月前各種檢查都做過。魯小兵不高興也沒往臉上露,說:幾個月前的檢查能等於現在嗎?教授眨了一會兒眼才說:您說我這是不是純粹的精神原因?平時也是情緒緊張了,心就亂跳。我查了醫書,這叫心臟激惹,好像屬於心臟神經官能症。要說憑醫學經驗,魯小兵早就把對方看清了###成,很可能是典型的焦慮症,去心理醫生那裡看看就得了。但是,遇到這種不相信醫生又想從醫生嘴裡得個踏實的刁病人,他心中不狠也狠起來。天下哪有那樣的便宜事!他平平淡淡一句話就將對方的防線沖垮了一半:你說你是純粹的精神問題,那你過去情緒緊張怎麼沒有心律不齊呀?心臟的確隨情緒變化而變化,但是總有一定的承受力呀。別人到醫生面前,心跳血壓怎麼就沒問題呢?教授又眨眼了,目光中依然含著很大戒備。然後,說出一番讓魯小兵意想不到的話。

教授說:大夫,您千萬別給我增加精神負擔。您知道,病人容易受醫生的影響。有些醫院我不敢再去,就是那裡的醫生說話太嚇人。醫生的處置不當,會增加病人的心理負擔,加劇病情,有的沒病嚇出病來,這該叫醫源性疾病,是吧?

()

魯小兵看著戒備森嚴百般警惕的高智商患者愣了兩秒鐘。

教授可能覺得自己說得過火了,扶扶眼鏡賠笑道:我之所以來你這兒看病,是因為相信你們。我和你們院長很熟。

魯小兵的智商也得到了考驗。他往椅背上一靠,很坦然甚至帶點生氣地說:我給你看病,和你認識院長不認識院長無關。我是按醫生的職責來處分事情。你要相信我,就按我的處方辦。你要不相信我,就不必找我。

教授盯了魯小兵一會兒,有些小心地問:大夫,您說我這是不是純粹的精神原因?

魯小兵手指敲著桌子,有意冷淡地說:我的初步估計是,你很可能不是心臟毛病,是心理方面原因。他停頓了一下,又說:那也要給你做完必要的檢查,才能結論。

教授好像撈住了稻草,眼睛發亮地說:您是這種估計?那您處方吧,我再都檢查一遍。最後您給我一個明確話。

教授拿著處方走了。

威懾的作用遠大於利誘(2)

魯小兵看完這個病人覺得有點支出。他甚至想叫停下面的病人,歇幾分鐘。

教授那番話有點殺傷力。

魯小兵自然知道醫源性疾病的概念,凡是治療過程中,因為醫生的處置與言語不當造成的疾病或者疾病的加重,都屬此。可現在,處方要處上去,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