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君臣(第1/2頁)
章節報錯
建康。
桓溫對梁軍南下早有預料,並沒有多驚慌,再說梁國也不是第一次南征了。
前幾次一見長江,掉頭就走,不越雷池一步。
江東已經形成了心理慣性。
“有長江天塹在,我江東何懼之有?眾卿大可安心!”桓溫坐在御榻上,頭戴白玉十二旒,上玄衣,下朱裳,蔽膝、佩綬、赤舄,皆繡有祥雲,加上桓溫相貌堂堂,長鬚飄飄,頗有人君之相。
比司馬家的幾位皇帝看上去威嚴多了。
江東尚儀表、崇相貌,桓溫任何一面堪稱完美。
新朝的氣象全集中在桓溫一人身上。
“陛下英明!”眾臣舉起牙笏。
以前朝堂上還有些江東豪強在,如今連個影兒都沒,清一色的王謝荀褚陳袁郗等北方士族,間或有一些荊州將領。
面對梁國的重壓,江東士族空前團結,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生死存亡之時,大家還是能一直對外的。
短短兩三個月間,桓溫就拉起了一支七萬人的大軍,裝備齊全,糧草充足。
加上手上的荊州軍,謝家的北府軍,江東可戰之軍在十二萬上下。
手上有人,心中就安穩多了。
桓溫這個楚國皇帝也當的像模像樣。
甚至連司馬家的人也一概用之,畢竟桓溫也是司馬家的女婿,兩邊都是一家人。
可以說江東只是換了個國號,其他的什麼都沒變。
士族與楚國皇帝桓溫一起共治江東。
就連曾經極其嚴格的庚戌土斷也暫時放下,以換取士族的支援。
總之,擋住梁軍,什麼都有,擋不住,什麼都沒了。
“朕已聯合代國,襲擾其幽代,牽制其兵力,北虜夷狄混雜,外強中乾,虛張聲勢而已,只需一戰勝之,便會分崩離析,屆時便可克復神州,恢復中夏,一掃胡塵!”
關鍵時候,桓溫撿起了當年王導的口號。
也只有北伐方能凝聚人心,不管打不打得贏,能否實現,喊一嗓子總是要喊的。
“陛下所言甚是,北虜此來,未有水軍,皆為步騎,此以彼之短迎我之長也,此戰梁賊必敗。”袁宏極力奉承。
“陛下登基以來,一掃往年之頹勢,士卒振奮,人心安定,皆欲為大楚效死,北虜此來,無能為也。”荀籍也是瘋狂巴結。
桓溫登基後,對荀氏還算厚道,不計前嫌,拉了荀家一把。
荀籍感激涕零。
這兩人馬屁拍起來,其他人也跟著奉承,殿中一片喜氣洋洋,沒有半點如臨大敵的緊張。
不過總算還有人頭腦清醒,郗超拱手道:“長江沿線,夷陵、夏口、武昌、濡須為重,今所虛者,武昌也,梁主親至襄陽,定有圖謀武昌之意,不可不防。”
戰略大多是陽謀。
拿下武昌,就能將謝玄的北府軍截斷在長江上游,一口一口吞掉。
稍有眼力之人都能看出。
“侍中之言是也。”桓溫掃了一眼謝安,並沒有出兵救援之意。
建康面臨的壓力更大,梁軍在淮南集結十一萬大軍,對濡須虎視眈眈。
謝安緩緩道:“多謝侍中提醒,小侄謝玄昨日已經來信,並未疏忽武昌防務,一萬水軍嚴陣以待,五百戰船橫列江上,一旦下游有變,自樂鄉而下,旬日便可馳援武昌。”
“謝家人才輩出,長江之上應是無憂,聽聞此次北虜太子親自領兵,乳臭未乾之輩,朕將親討之!”
他桓溫也不是什麼人都能來踩一腳的。
在他眼中,這似乎是一個契機。
三路梁軍,隨便破一路,其他兩路也難以久持,梁國此次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