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魏源輕輕地感嘆著。嘆息中。他閉起雙目。似乎入睡了似的沉默了一會兒。這才又緩緩地睜開眼睛。“雖然咱們不會在所有的方都能夠有一致的想法。但是……但是老朽現在是真心地希望。希望這個國家能在您和您的同伴們的帶引下。真正進入一個偉大的盛世。老朽相信。這個日子……這個日子距離我們已經不會太遠了。”
“盛世?”林海豐微微地笑了。他一歪頭。抬手摘下頭上裹著的杏黃頭巾。在大腿上彈了彈。隨手丟到魏源的病床邊。“呵呵……康乾一樣的世嗎?依我看。自吹自擂的所謂“盛世”這頂大帽子。那就大可不去必要了。我們需要的只是真正的民富國強。看到我們的人民。每一個都能有發自肺腑的幸福笑臉。”
“康乾盛世?”看著林海豐那副頑皮中又不乏鄭重的樣子。魏源先是也笑了笑。隨後又一撇嘴。“那哪能相提並論。”
“怎麼。”林海豐故作驚訝地望著一提到那個所謂的“康乾盛世”居然還會露出一臉不屑的魏源。使勁地眨了眨眼睛。“我可是沒少聽到一些人對康乾時期的崇拜和羨慕啊。彷彿那就是他們心中最美的夢一般。有的時候甚至鬧連我都自都忍不住地在想。要是能跑到那個時期去逛遊一圈兒該有多好。也好親身體驗體驗那種美輪美奐的上佳感覺。只是可惜啊。可惜……”
魏源看了林海豐還一會兒。但這回他沒有笑。不僅如此。林海豐所表現出來的“幼稚”。還叫他心裡感到十分的不舒服。
“根本沒有什麼值的可惜的。”魏源看著林海豐搖了搖頭。“正如您剛才自己所說的那樣。那些不過都是自吹自擂而已。”
看到林海豐流露出來的還是一種不太理解的神態。魏源輕輕地笑了笑。又開始給林海豐“上課”了。
透過他自己所精通的歷史。魏源告訴林海豐。自古中國的老百姓。也就是農民的生活到底好與不好。一個最重要的條件。就是他們是不是真正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而滿入關。當皇位很快地傳到了康熙手裡的時候。恰恰是在前明王朝積累下來的種種土地兼併現象。隨著長期的亂而的到了極大的有效的緩解的亂世之後。
在康熙所處的那個時代。無論是前明王朝的王公貴族及大小貪官也好。還是不惜利用各種手段。廣積田產的地主也罷。統統地都在李自成張獻忠等各路大小流寇。以及縱橫入關的清軍之無情的殺戮下。大多死於非命。同時。又由於多年的亂所累。中國的人口數量也早就大大縮減。
也正是有了這種大亂之後所形成的財富和土地的再分配作為先天的條件。在康熙年間。才有了被他的子孫們所極力歌頌的老百姓們幾乎人人都過上了“耕者有其田”的幸福生活。當然。從清初時期開始。直到康熙二十四年才被終止的那場導致了“近畿土地。皆為八旗勳舊所圈。民無恆產。皆賴租種旗地為生”的大規模地圈地運動。自然就沒人去提了。大概在那些吹鼓手們的眼裡。有可租那也應該是算在“有其田”之列吧。
“清興五十年來。四海之內。日益困窮。農空工空市空仕空。”魏源告訴林海豐。這就是康熙間曾經在在山西做過知縣的唐甄。在他的《潛書》一書中所描寫的他本人親眼目睹的百姓生活。在他做官的山西。窮的許多的婦女甚至居然連條褲子都沒有。而“吳中之民”則“多鬻子女於北方”。不僅如。就是連他這個縣令大人。在被罷了官之後的後半生裡。也幾乎困居吳地。生活的同樣是窮困潦倒。
“你瞭解過西洋人對大清那個的年代。是怎麼記載的嗎?”
“您是研究這方面問題的。一定有很多的瞭解。可我……不好意思。;好像……好像沒有這方面的記憶。”
聽到到林海豐居然這樣的回答。魏源很是有點兒失望地搖了搖頭。“這樣怎麼可以。不通今博古。不熟悉內外。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