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兒喜歡,早些年甚至還有傳聞說西清太后想要廢掉載復引立朱濟世的皇子為王!

寒暄問候的廢話說的差不多了,金載復輕聲的對太后道“母后,兒臣近日看摺子,知道大皇帝的幾位大王皇子都領兵上了戰場,兒臣就想向他們學習。這一次不如就由兒臣帶兵去阿富汗和印度吧。”

西清太后端坐在炕上,冷冷打量了載復一眼,“你能和幾位大王比?他們可都是打小讀軍校學習軍事的。”

西清的宮廷教育還是原來的老一套,儒家經典、弓馬騎射加上一些帝王心術。都是些只需要粗通就行,根本不必耗費太多精神去刻苦鑽研的東西——弓馬騎射早就過了時,純屬體育運動。帝王心術更多的是天賦而非學問,有天賦的人一學就會,沒有天賦的學一輩子也沒用。至於儒家經典,那是哲學思想,懂一點就可以了,要精通了可就是哲學家了。

載復微微一笑,答道“兒臣不會用兵,可以讓傅方跟著。不過兒臣和阿富汗的阿布杜爾。拉赫曼關係不錯,相信對用兵阿富汗是有益的。”

西清太后幽幽地看了載復一眼,“我也知道你和阿布杜爾。拉赫曼要好,我就不攔著你幫兄弟奪回王位了。不過,你可別忘了這次出兵的真正目的地還是印度!要是誤了大明皇帝的大事可就不好了。”

說起這個阿布杜爾。拉赫曼的事情可就複雜了。原來西清和阿富汗的關係並不好——因為西清太后葉蘭兒一開始是裝成信真神教的,可是後來腳跟站穩權力鞏固,就開始露出真面目,又把佛教和儒家給捧起來了。現在布哈拉和撒馬爾罕城內已經多出不少佛寺,都是西清王家供奉的,而且還恢復了科舉考試,建立了不少儒家書院。

這樣一來,西清和真神教教派的關係就開始緊張,過去十多年間還發生過七八次衝突,西清境內的真神教領袖也有不少遭到清洗,一些真神教激進分子也採取了極端的對抗措施,還有許多人流亡去了阿富汗依附阿富汗的希爾。阿里汗。

而西清為了報復阿富汗收留西清的流亡者,也在1869年收留了來自阿富汗的希爾。阿里汗的兄弟阿弗扎爾汗和阿弗扎爾汗的兒子阿布杜爾。拉赫曼。這個阿弗扎爾汗也一度問鼎過阿富汗埃米爾的寶座。不過時間不長,僅僅一年多就被人推翻,逃亡到了布哈拉,到現在已經有7年。阿弗扎爾汗已經在一年前去世,只剩下阿布杜爾。拉赫曼。而這個拉赫曼雖然信奉真神教,但卻只是淺信,思想非常開明。對於“現代化”程度較高的西清非常羨慕,也經常找比他小几歲的載復一起騎馬射獵,兩人的關係的確很好。

至於這一次西清的出兵,則是在朱濟世不斷催促下遂行的。目的是擾亂印度西北。可是由於西清一直以來和阿富汗的對立,根本無法向希爾。阿里汗借道——自西清的撒馬爾罕到印度西北的白沙瓦有1000公里以上的山路,任誰也不放心把這條生命線交給敵對勢力控制。所以西清就想要一石二鳥,準備順道把依附西清的阿布杜爾。拉赫曼扶上阿富汗王位,一勞永逸的解決阿富汗問題。(未完待續。。)

第1392章 在雨中

暴雨如織,天際的烏雲當中翻滾的是驚雷閃電,在視線幾乎不及的遠方,還有幾條龍掛,好像瀑布一樣從空中直垂下來。

現在是1876年4月,南亞的雨季終於到來了!

大隊大隊的華軍,就在泥濘的道路中滾滾而前,官兵們都披上了蓑衣,頭戴竹笠,腳蹬草鞋,仍然保持著嚴整的隊形。身為三軍統帥的朱國衛依然在步行前進,走在隊伍的中間,也如兵士們一樣的蓑衣、竹笠、草鞋。

道路兩旁,丟棄的全是東西,大車、武器、米麵、軍裝……還有在泥水當中哭喊哀嚎的傷員,當然是英屬印度軍的傷員!

錫爾赫特戰役已經在四天前結束,在查理。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