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國法丟在一邊了,那樣就成了無序之爭,這是汪瞎子的第四個結論。
收穫滿滿,前路茫茫,汪瞎子百感交集。
“是啊,法權就不能讓官府握著!”
“該由賢者來定!”
“皇帝和賢者共定!”
“我看晚明時梨州先生的主張變一變就好,讓學校來定!”
弟子們紛紛建言,還有人更朗聲道:“不對,我們是墨,是出於民人之墨,這法權,就得在民人手裡!”
汪瞎子搖頭:“民人?誰是民人?我們墨社,只為貧苦民人說話。”
弟子們支吾了好一陣,道出了一堆虛無縹緲的方案,讓汪瞎子連連嘆氣。
“我開始明白,皇帝設立東院西院的用意了,我們墨社……要代表民人,最貧苦的民人,去爭這法權!”
汪瞎子沉聲說著,前路終於清晰展開。
“國法……法權……東西兩院,唔,如我所料,真是一個大舞臺呢。”
朱一貴這麼想著,也有一條大道在心中清晰地鋪開。
金陵十二釵與法司和宋鐵嘴的鬥法就此落幕,餘韻正如漣漪,透過報紙、說書先生,行人口耳,向各地急速播傳。而最終的結果,也被一般民人理解為兩位皇妃娘娘跟皇帝鬥得旗鼓相當,不願傷害夫妻感情,大家休兵講和。
各個領域都還在咀嚼這一案的收穫,龍門的按察使署大堂裡,史貽直、杭世駿等法司官員,還有泱泱數百來自嶺南的法司官員都齊聚一堂,以這一案為樣本,檢討和審視法司的運作。
“刑民案也必須學商庭,全面引入訟師!”
“沒錯,這一案若不是以宋鐵嘴這樣的訟師對陣那幫小女子訟師,而是法司官員親自上陣,情形還真是不堪設想。”
由這一案,法司有了很多收穫,最大一樁就是把控和判兩件事分離開。
“查賬和驗傷等事,可以試著交給神通局和英慈院這樣的外人,由此可免法司枉法之責,也少民人爭辯法控環節的公正。”
“杭大人的三項選擇給得妙!調解也用得好,以後該在各地推開。”
庭上的一些細節,以及杭世駿的個人發揮,也成了寶貴經驗。
“法司引入公訟,那就得讓民人都能用私訟,到時豈不是人人操弄國法,光我們法司這些人,又怎麼能抵擋得住?難靠國法給罪人定罪,那不是天下大亂?”
“訟棍橫行,只鑽錢眼,貧苦之人無錢請訟師,到時富者能借國法之利,貧者卻無所依,我們法司可就要被斥為專護富貴人家的衙門。”
還有人對未來很是擔心,刑民跟商庭畢竟不一樣,商庭僅僅只是仲裁,而刑民案則是要以國法主持公道,全面引入訟師,由訟師而入的就是錢財事,這就是法律與資本的糾纏,還不知有多少害處在等著。
“要公道,法司就得儘可能公正。要公正,就得學商庭,控判分離。控判既分,訟師必然大興。訟師既是操弄國法,那就得在一國的管制下,如何調劑富貴和貧苦人,我們可以在這管制下定法嘛。”
杭世駿雖未全勝此案,但感覺收穫比打贏了好多,帶著絲興奮地回應道。他就覺得,一扇大門正由他開啟,一國之法,正進入一個全新的天地。
史貽直點頭道:“控判要分離,還不能只是在庭審之上分離。我覺得,專門辦公訟的,還可以另設一司,跟判案衙門分割得越清楚越好。”
身為法司使,主持一國法務多年,史貽直看問題的高度自然不一樣,而他並不知道,因他這一句話,英華司法體系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法庭和檢察官不僅有了專業分工,還邁向了分權之路。
法司在作總結的同時,龍門學院明法分院禮堂,也就是之前庭審現場,薛雪、宋既和來自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