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也的確龐大,但是帶來的後果就是組織和協調難度太大——說白了,就是扯皮!一方面郵電部是國家部門,他們有他們自己的一套行事方式,要讓他們乖乖聽話,那除非是來軟的,慢慢哄,他們是絕對不可能被人壓迫的。但是北電這種企業那又是在國外當巨頭當習慣的,當進入中國這麼點時間,他們還沒有學會在中國到底應該怎麼樣做事。所以很多的時候那是發現郵電部相關人做的不對了,直接就頂著不留情面的批評對方,但是這在郵電部看來那就是外國人的傲慢——事後私下說一下,他們郵電部的人又不是不會改!

這麼扯皮起來,那整個工程的進度都有點被退慢了,這就是退慢了賺錢的進度啊,郵電部和北電兩個大仙也許不介意這麼點蠅頭小利,但是萬家樂介意啊,華威公司介意啊!——

文字首發,歡迎讀者登入閱讀全文最新章節。

第五七三章 新潮經濟學家

在這個90年代中前期的首都,在去年的央視標王引爆了全國的消費市場之後,國內除了出現了大批的各種神奇公司之外,還出現了以指點公司為生的各種“大師”們——/——/本來在國內,賈鴻漸在檔次相當高的圈子裡,那就是營銷之王的少年天才,但是他的這種名頭並不為企業圈裡的太多人所知道。但是這些企業權裡的企業家們又受苦於他們自己的學歷不夠或者是沒有什麼商業經驗,於是這樣的一個“大師”行業就應運而生了。

甚至可以說在這個年代的首都,已經有了個“智慧爆炸”的中心。在梅地亞廣場旁邊的一些寫字樓裡面,充滿了各種諮詢公司,而這些諮詢公司的老闆們則是從全國各地遊蕩而來的各種“策劃大師”。不管他們的實力跟賈鴻漸相比怎麼樣,但是起碼從外表看來他們極像是真的大師,在他們的公文包裡和腦袋瓜裡好像有著各種稀奇古怪挺像那麼回事兒的各種新鮮點子,而他們的履歷表上也有著各種讓人眼花繚亂到不敢置信的“成功案例”,只不過這些案例有多少是經受的了驗證的那就沒人知道了。

不過就算有人想去調查這些大師們的案例真實與否,也會被大師們給忽悠了——他們這些人好像身上隨時裝著一根跟賈鴻漸一樣的點金棒,好像他們也是個重生者一樣,當看到了一個企業,馬上就能說出來對方企業的病症,並且能根據國際大勢給對方想出來一個未來路線!當這個未來路線吸引了企業家付錢之後。那大師又會有兩個起碼看起來好像真的讓人拍案叫絕的點子,能把企業從水深火熱中解放出來一樣!

這些“大師”們,自稱為是經濟學家。他們在首都到處遊蕩,看到或者打聽到了有困惑的想要攻佔首都市場的外地企業家,就會蜂擁上去。他們會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哄著被說得暈暈乎乎的企業家們給錢。然後回來瀟灑幾天,跟同行們稱兄道弟論資排輩,甚至最後還可以把以前被他們當成“成功案例”的明星企業拿過來當自己的實驗小白鼠!

對於這些人,美國的經濟學家格里高利…曼昆,也就是寫那個《經濟學原理》的傢伙,在他的這本全球知名的經濟學入門教材上曾經這樣寫到——“任何人都可以自稱為是【經濟學家】,並聲稱自己發現了一些可以輕而易舉的解決經濟難題的辦法。這些新潮的【經濟學家】們往往會吸引一些企業家、政治家,這些企業家政治家渴望解對頑固而且持久的問題找出來一個新奇的簡單的解決辦法。而這些新潮的【經濟學家】們中的一部分其實是來自那些不懂裝懂的人。他們用一些時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