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路上,董策也時常操練他們,雖然短短時間之內不可能有太大的成效,但至少他們的紀律性已經比之前強了太多。若是剛歸到董策麾下的時候有這種事兒,那肯定就是一窩蜂的亂哄哄湧上前來搶了。

一個時辰之後,每一名察哈爾部的精銳都領到了自己的戰甲兵器。

他們幾乎是急不可耐的穿上了鎧甲,腰間掛上了腰刀,手中持著長矛,另外一邊腰側則是掛著雙叉。

他們看著自己身上這些東西,一個個歡喜得不得了,伸手輕輕撫摸著戰甲,宛如撫摸著最珍貴的珠寶。

這些戰甲都是大明朝制式的棉甲,二十斤上下的重量,長矛則是長約一丈四五尺,步戰騎戰都可。腰刀也是大明制式的,當然,這腰刀還是遠遠比不上董策麾下磐石堡打造的哥薩克騎兵刀精良。弓乃是步弓,要比這些察哈爾部牧民之前用的角弓,長很多大很多,弓的力道自然也要大的多,當然射程也更遠,威力也更大。

對於這些察哈爾族的精銳來說,現在簡直就跟做夢一樣。他們這輩子別說見過摸過了,甚至聽都沒聽說過有如此精良的鎧甲,如此鋒銳的兵器。之前他們在族中貴人那兒看到的,那些貴人們珍而重之收藏的鎧甲武器,也不如現在握在自己手裡的這些。

沒辦法,因為這個時代察哈爾部的冶煉技術實在是太過於落後,本來還有一些冶煉的基礎,但被黃臺吉給攆到大草灘之後,原先的那些技術,工匠,工具等等,都丟得差不多。現在大曹攤上的察哈爾部,自己幾乎沒法子生產兵甲,寥寥無幾的金屬兵甲武器要麼是從大明透過某些渠道買過來的,要麼就是在戰場上繳獲的。

在董策眼中,這些棉甲並不算得上多麼好,他手中比這棉甲好的鎧甲還有不少。比如說那按照後世的標準重量在三十斤上下的青布鐵甲,以及重量達到六十多斤的全身重甲。這腰刀也算不得多好,比哥薩克騎兵刀差遠了,這弓倒是還差不多。但是在他眼中只是一般般的這些兵甲,在這些察哈爾部精銳的眼中,已經是極了不得的東西,珍貴稀罕到了極點。

董策遵守之前的承諾,給他們配備齊全了兵甲,也更加深了這些人對他的信任和尊重。

其實給這三百名察哈爾部精銳換裝,是董策早在大草灘的時候就已經考慮過的事情。畢竟,帶著三百個一看就知道是蒙古精壯漢子的人走在路上,未免也太扎眼了,指不定會惹出什麼麻煩來。而且現在陝西地面兒上兵荒馬亂的,給這三百人穿上鎧甲,配上兵器,再稍作訓練,便是一支相當強悍的騎兵隊伍,萬一碰上什麼戰事,也能發揮一些作用。

在肅州衛城外住了一宿之後,第二日,董策便是帶著他們出發。此時,已經全部換裝的三百名察哈爾部精銳行在路上,讓人一眼看去,便知道這是大明的冠軍,根本不會懷疑他們的身份。

崇禎八年八月十七,董策等人抵達慶陽府寧州。

離開大草灘已經一個半月左右,他率領的這支隊伍前進了足足三四千裡第,抵達此處。算起來,從大草灘到大同鎮的路程已經走了一半兒多一點了,照這個樣子下去,在十月,應該可以回到冀北道。

在寧州城西北的官道上,董策等人被堵住了,因為前面的官道上黑壓壓的一大片,不知道多少流民堵在那裡。

不但官道上都是,官道兩邊的田野裡,也都是流民,一眼望去,只怕數量至少要以數千計。

此時董策等人距離寧州不過是三五里遠而已,而就在這三五里的距離內,擁堵著成千上萬的流民。他們一個個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神色麻木,有的聚集在離寧州城城牆不遠的地方,似乎準備在這裡歇息或是落腳。而有的,則是攜家帶口的,手裡拄著一根樹枝,繼續朝著西北方向而去。

董策瞧著,這些流民,似乎是從寧州東南方向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