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的。
董策身邊的白忠旗瞧著這一幕緊緊地擰起了眉頭,輕聲嘟囔了一句:“流寇禍害天下,當真不淺。”
董策看了他一眼,微微點頭,嘆了口氣道:“可惜受苦的都是這些無辜百姓。”
這一路過來他們也遇到了不少流民,基本上都是從東南方向過來的,多半都逃往西北方向。
這些時日,董策也打探到了不少訊息。
原來,本來只是盤踞在關中區域的那些流寇,其中一部竟然流傳到了寧州附近,官軍在寧州周圍和流寇大戰數場,只可惜結果卻是頗不如意。
孤山副總兵艾萬年,及副將劉成功、柳國鎮,遊擊王錫等人合兵三千,在寧州襄樂鎮被起義軍伏擊,數千人戰死,副總兵艾萬年,副將柳國鎮戰死,另外兩位將領則是領著殘兵敗將們突圍。
這些訊息,是董策在過來的路上打探得知的。這場發生在寧州附近的大戰,是六月份的時候,算起來當時他還在大草灘。
現下流寇已經不在寧州附近了,但流寇和官軍在寧州附近這幾場大戰,對於民間的經濟基礎,幾乎是一種摧殘性的打擊,不知道多少百姓因此而成為流民。現下董策眼前這些流民,多數都來自寧州周邊。
第896章 九一四 拒之城外
想到此處,董策又是嘆了口氣。
到了崇禎朝,大明末年,明軍的戰鬥力真的是已經衰弱到了一個極致,便是連這些戰鬥力相當差的流寇都打不過,更別說跟遼東的建奴打仗了。
當然,此戰之所以如此,也有決策層的失誤這一原因在裡面。若不是洪承疇迫於六月滅敵之催逼,孤山副總兵艾萬年及其副將柳國鎮等人也不可能這麼輕率的就率兵冒進,因此遭遇大敗。其實洪承疇也不願意手下率兵冒進,但六月滅敵,是朝廷給他的任務。
說白了吧,還是朝廷及崇禎皇帝,太過急功近利了一些。
“都讓讓,都讓讓。”
馬蹄聲響起,幾個渾身披甲,手持兵器的騎兵從東北方向過來,其中一人大喊道。他額頭佈滿了汗珠,心下很是緊張,生怕一個不小心把流民給撞死或是踩死,若是那般,可是會被大人懲罰的。
還好,見到官軍打扮的人過來,流民們紛紛讓開一條道路。
這一隊斥候到了董策馬前,紛紛在馬上行禮拜見,齊聲道:“見過大人。”
說的倒都是漢話,但除了一個人字正腔圓之外,其他人口音都有點兒怪異。
董策行軍,素來注重灑下斥候探子,他派出去的斥候,甚至能夠遠及十幾裡之外。
這三人,便是董策派出去的一支斥候隊伍。在前進的過程中,董策有意識的把士卒們打亂了族群,重新組建。他手下的家丁有五六十人左右的樣子,他便把隊伍分成了若干個小隊,保證每個小隊中都有一個他原來的家丁。而且,這家丁擔當的還是隊正的角色。
這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比起這些察哈爾部的族民們來說,還是董策自家的家丁更信得過,指揮起來也更順當。董策如此做,不是為了分化,而是為了同化——由一個家丁帶著幾個察哈爾部族民,教他們說漢話,教他們行軍打仗時候的注意事項,甚至在紮營休息乃是行軍的過程中,作為教官操練他們。
慢慢的,就糅合成一個整體,淡化了族群的差異,他們不會在意自己是蒙古人還是漢人,只會看重自己的一個身份:董大人的手下。
此時,董策面前的這三百名察哈爾部的精銳,已經跟他們剛離開甘肅大草灘的時候截然不同。這一路上,董策並沒有閒著,在路上的時候,他時時刻刻都在操練這些之前沒有接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察哈爾部族民。
如果說之前他們給人的感覺是個尋常百姓的話,那麼現在便是有了些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