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能達成目的就行;前去找蔡邕無非是想透過他緩和自己與世家的關係,這時,賈榮想到了張讓等一干宦官,不過宦官在歷史上卻是留下了濃重的一筆,賈榮不想去結交,他可不想若干年後被後人指著脊樑骨罵,其實內心裡賈榮還是想做一個好人的,不過就憑勢單力薄的自己,能緩和與世家的關係嗎,不是賈榮沒信心,而是世家的確是一個不可招惹的龐然大物。
隨後幾日,賈榮一直奔走於各大世家之間,卻是仍舊沒有絲毫的收穫,反倒引來一些世家的驅逐,最可恨的是袁家,聽說是北地郡太守賈榮前來拜訪,直接掃地出門,不留絲毫的情面,這幾日賈榮飽受了各種各樣的白眼,嚐盡了世態炎涼,若論品級,身為一方太守的賈榮年俸兩千石,在大漢官員階層也是屬於中上層的人物,但在京師雒陽,或許一個看守城門的小將都會是當朝大員的親屬。
這日,正在客棧中歇息的賈榮得到衛仲道的傳信,言稱蔡邕要見他。
乍聽此言,賈榮激動不已,整理好衣衫,跟著衛仲道疾步向蔡府的方向趕去,一路上不斷的催促著衛仲道走快點,賈榮可沒有狂妄到敢在大漢官員居住的地方策馬賓士。
蔡邕依舊是一身白色儒袍,看向賈榮的目光充滿了好奇,這一次賈榮沒有被晾在庭院之內,為表重視,蔡邕在正堂接見了他。
賈榮暗暗責怪自己來的實在太匆忙了,忘記問一下衛仲道蔡邕因為何事找自己,畢恭畢敬的行禮道:“見過蔡大家!”
蔡邕點點頭說道:“賈太守請坐。”
賈榮依言做到蔡邕下首的位置上,賈榮可沒有自大到在蔡邕的面前大大咧咧的坐下,屁股僅僅沾了點椅子邊,否則一個不小心被蔡邕掃地出門就太虧了,細細打量了一下上首位置上的蔡邕,見其臉色如初,這才長舒了一口氣。
蔡邕直入主題的說道:“賈太守日前在河東衛家所做詩句出自何人之手?”
賈榮恍然,原來這個蔡邕見自己是為了這件事,再看看旁邊一臉得意的衛仲道,事情的前因後果賈榮也明白了個七七八八,肯定是衛仲道將自己在衛府酒後作詩一事告知了蔡邕,然後蔡邕才派衛仲道前去找自己,明白了這些,賈榮難免有些失落。
“酒後亂語,讓蔡大家笑話了。”賈榮不想放棄任何一個能與蔡邕接近的機會,現在自己是大漢最敏感的人物,一不小心就會落個身死的下場,非常時刻,賈榮也厚臉成了蔡邕眼中的詩人。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蔡邕輕聲念道。
“好詩好詩,此詩雖然與大漢詩句的風格格格不入,卻也是獨具一格,別有韻味,可作為流傳千古的佳句,為此當浮一大白。”蔡邕擊掌讚道,言罷,竟然端起桌上的水呷了一口,輕輕的閉上了雙目。
賈榮靜靜的看著自導自演的蔡邕,非但沒有覺得可笑,反而被蔡邕帶到了詩句的意境之中,同樣一句詩,出自不同人之口,卻是完全不同的味道。
“此詩的名字是什麼?”蔡邕出言問道。
賈榮厚著臉皮說道:“此詩完全是即興而作,沒有取名。”
蔡邕嘆道:“如此詩句卻無名字,實是可惜。”
“志遠可否將全詩說與老夫聽?”蔡邕目光灼灼的盯著賈榮說道。
賈榮端起桌上的水,輕輕喝了一口,潤了潤喉,將全詩朗聲背誦了下來。
蔡邕撫掌大笑道:“沒看出賈太守也是性情中人啊,哈哈哈……”
為了掩飾心中的尷尬,賈榮也跟著一陣哈哈大笑,既然蔡邕說這是詩,自己也不會不知趣的去反駁說它是詞,詞起源於南梁,盛行於宋代,漢朝人當然不會知道詞為何物,冒然提起只會徒增笑話。
與文人溝通的最好方式就是吟詩歌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