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賈榮總結出來的,前幾日還對自己冷眼相待的蔡邕經過這麼一首詩的交流,二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不少,看來以後要多多厚顏幾次了,姑且也能稱為自己的優勢吧。

蔡邕親切的問道:“不知賈太守來雒陽所為何事?莫非是聖上相召?”

賈榮搖頭說道:“此事非三言兩語所能解釋,以後蔡大家稱呼我志遠即可。”

蔡邕呵呵一笑說道:“如此老夫就不客氣了,志遠,依你之見,你這首詩該取個什麼樣的名字呢?”

接下來的日子才是賈榮自認為穿越到東漢最痛苦的日子,蔡邕不斷的與自己交流詩句,現在蔡邕的眼裡自己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詩人,蔡邕這老頭也是個書迷,滿嘴的之乎者也,賈榮與他交流起來十分的費勁,雖是天氣很冷,賈榮的頭上卻是隱約可見絲絲的汗水。

賈榮最為一個穿越人士,對各方面的知識都有一定的瞭解,但是在高深的學術問題上,賈榮完全就是一個小白,而蔡邕偏偏就是一個文學上大師級的人物,問的問題十分的刁鑽,就拿賈榮的那首詩來說,蔡邕問及賈榮瓊樓玉宇是什麼,甚至還問及賈榮天上真的有宮闕嗎。

賈榮小心翼翼的作答,時不時的發出一句後世的經典語言,藉以引開蔡邕的注意力,還別說這招還真管用,那些經典的語句往往引起蔡邕的不斷深思,想到精彩的地方,蔡邕還會忍不住擊掌叫好。

一旁的衛仲道看向賈榮的目光更是充滿了小星星,能與自己的老師坐在一起談天說地,整個大漢恐怕沒有幾個人,看向賈榮的目光也是越發的尊敬,在衛仲道的眼裡,賈榮變的越發深不可測,看似隨意,卻能做出流傳千古的詩句,而且時常說出引人深思的語句。

見時機差不多了,賈榮說道:“不瞞蔡大家,此行前來雒陽乃是為了緩和我與世家的關係,先前我在北地郡的作為,相信蔡大家也有所耳聞,年少不懂事,讓蔡大家笑話了。”

提及此事,蔡邕皺了皺眉頭,不發一言。

賈榮乾笑道:“我也知道先前的作為侵犯了大世家的利益,北地郡的狀況或許蔡大家不知道,而今大漢連年與羌人作戰,北地郡作為戰爭的緩衝地帶,付出的代價不是蔡大家所能想象的,去歲的雪災更是讓北地郡雪上加霜。”

“自黃巾以來,大漢上下已是滿目蒼夷,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而且境內時有叛賊作亂,國力疲敝之下,焉有餘糧賙濟北地郡;大漢的臣子誰都知道北地郡是一塊燙手的山芋,我接任北地郡太守一職之時,北地郡郡守府內連基本的功曹都沒有,各縣的縣令更是早已逃亡;在這樣的情況下,蔡大家認為我該如何做呢?”

求收求紅求打賞,前者幾位讀者大大在書評區提的意見對斷崖的觸動很大,很有用,大家有什麼意見儘管來書評區提,斷崖一定虛心接受!再次拜謝支援鐵騎的讀者們!

一一七章:雒陽(三)

蔡邕不斷的捋著下巴上稀疏斑白的鬍鬚,片刻之後,喟然長嘆道:“就算如此,志遠也不應該公然下出那樣的佈告,這樣一來,志遠只能與大漢的世家走向對立面,即使老夫想幫忙也幫不上啊;況且志遠未經過聖上的允許,私自下那樣的命令,就是公然挑釁我大漢的尊嚴,如此行為將我大漢的威嚴放在何處。”言及此處,蔡邕聲色俱厲。

賈榮似是發洩著自己的不滿,繼續說道:“蔡大家也知道,我本出身武將,哪懂得什麼治世之略,這個時候讓我當北地郡的太守完全是趕鴨子上架,而且當時的北地郡世家巴不得看我的笑話,又如何會幫助我,北地郡的狀況非是蔡大家所能瞭解。”

蔡邕疑問道:“什麼是趕鴨子上架?”

賈榮暗自擦了一把冷汗,解釋道:“這是我家鄉的俗語,就是硬逼著一個人辦他不能辦的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