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蘇聯的汽車產品。
蘇聯當然有自己的汽車工業,有和德國合作的,也有從帝國引入的生產線和仿製品,但就轎車的舒適性而言,中蘇之間還是存在著明顯的不同,而蘇聯的官僚主義者們顯然更側重於舒適性和豪華配置。
歷史是幸運的。
如果不是在1923年大規模開發了伏爾加流域的石油資源,宋彪現在也很難像蘇聯經濟的狀況,在希特勒上臺後,蘇聯和德國關係也在快速的惡化中,這使得蘇聯更加側重尋求和中國的友好,當然在私底下,蘇德之間依然還是有很多秘密的合作。
這是很詭異的一點,可正如中國利用蘇聯對歐洲的威脅緩解本國崛起的壓力一樣,納粹德國也只是在利用歐洲世界對蘇聯的恐懼而已。
抵達克裡姆林宮後,宋彪終於見到了斯大林本人,讓宋彪不免感到遺憾的是斯大林同志並沒有他想象中的那樣偉岸高大,其實還蠻矮的。
斯大林比宋彪年長六歲左右,但從身份和資歷上來說,宋彪即位皇帝的時間要比他早很多,在列寧時代,宋彪和列寧就是平等地位。
這或許也能算是一種心理上的優勢,宋彪可以用過來人的眼光打量斯大林。
在格奧爾吉耶夫廳裡,宋彪和斯大林同志正式的見面會晤,兩人握手之後就各自坐下來,在外交官員的陪同下交談。
坐下來之後,斯大林就很有那種大國君主範的同宋彪說道:“歡迎你的來訪,華皇閣下,莫斯科對你來說也應該是一個比較熟悉的城市,中俄兩國有著長遠的交往,兩國人民也追求友好和平的未來,特別是在中蘇戰爭結束後。我們兩國領導人和人民都更加意識到中蘇和平與友好的重要性。”
宋彪不是很喜歡這種開場白,感覺上也不是很尊重他,但他並不會過於計較斯大林的用詞。對他來說就是走一個過場,看看斯大林是個什麼樣的人即可。
他思索片刻才回答道:“確實如此。”
斯大林顯然已經習慣了那種作為整個蘇聯國家唯一領袖的權力和地位,繼續用他自己的方式說道:“人民每個國家最為重要的基礎,我們所要追求的正是人民的和平與幸福。我們很高興看到中國人民在過去的二十年間。在中國政府和華皇閣下你的領導下,逐漸成為世界上較為富裕的人民,享受了更多的社會權力。組建了工會,合理的維護自己的權益,我們也很高興的看到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正在改變亞洲被歐美帝國主義霸佔和奴役的局面,華皇閣下,我個人相信中國必將改變整個亞洲,率領亞洲成為自由的亞洲。”
他這番話說的很有意思。顯然是蘇聯情報機構已經注意到了中國外務工作在近期的各種新動態,他的表態也意味著蘇聯支援亞盟的建立。
宋彪贊同道:“亞洲需要更加獨立和平等的國際環境,需要有更多的亞洲國家站起來獲得解放,亞洲才能崛起。”
斯大林簡單的答覆道:“是的!”
此時的宋彪已經有點無話可說,他還蠻不喜歡這種假正經和死板的外交場合。斯大林對他的這種看似平等,但缺乏尊重和敬意的表態也讓他不是很高興。
宋彪沉默的不說話,更多的選擇聆聽斯大林關於中蘇友好交往的闡述,不時的微微點頭應付一下,他確實沒有想到連斯大林同志在這樣的場合裡也顯得像個機器人和錄音機,只會說一些沒有任何營養和意義的空話。
斯大林倒是不厭其煩的向宋彪介紹蘇聯這些年工農業和科技文化工作發展的情況,似乎是想要籍此證明他的偉大領導能力,以及如今的蘇聯比中蘇戰爭時期強大一百倍這樣的觀點。
宋彪只是顯得很有興趣的聽著,長時間裡都沒有太多表態。
談了一段時間,斯大林同志才談到兩國經貿的問題,就中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