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做了一番總結後,他迫不及待地和宋彪提議道:“世界經濟依然處於資本主義的大衰敗中,這種趨勢是難以制止的,這也是歷史的必然趨勢,我國和中國的工業仍然在蓬勃的發展,就說明了共產國家和中國的偉大。雙方想要進一步的發展就必須擴大貿易,互通有無,這也符合我們兩國的長期友好的局面和期盼,對於穩定中蘇貿易關係有著重要的價值。”
宋彪沉默無聲的點頭,他當然知道蘇聯到底想從中國購買什麼樣的東西,如今的中國有兩樣東西是蘇聯急需的,第一種是重型機床,第二種是大飛機。
每個時代對大飛機的定義都不一樣,現在大飛機則基本是屬於擁有10噸以上負過載荷的大型轟炸機、運輸機、客機,而目前能製造這種飛機的只有中美兩國的三家公司,分別是東北重工、江南福道和美國波音公司,美國波音公司的控股方一直是美洲財團,這就決定蘇聯想要從中美兩國購入大型飛機的難度很高,中國不賣,美國顯然也就不會賣。
從飛機的操控角度來說,考慮蘇聯曾經在中蘇戰爭之後大量購入中國飛機,蘇聯也更希望直接從中國引入一部分大型飛機彌補自身的不足,引入數量顯然不會很多,蘇聯自身還是希望透過引入部分樣品進行分解研究,再重新設計和生產自己的大型飛機。
大型飛機對蘇聯還不是一件很緊張的事情,即便買不到大型飛機,蘇聯從東北重工購入的se35系列客機和運輸機也基本能滿足它的要求,蘇聯真正想要從中國買入的裝置是重型機床。
機床工業的發展絕非一蹴而就即可崛起的,中國從工業發展的剛開始階段就無比重視機床和冶金工業,從基礎的生產、設計到人才的培養,理論的研究,技術的預研儲備,前後經歷了三十年的發展才逐漸成為世界上新興的機床工業大國,期間多少艱辛。多少付出,多少努力只有中國自己知道。
如今世界上有四個最大的機床大國,分別是中美德英。中美的機床長於創新和工業運用,在專用機床和新型機床領域的突破範圍最深最大,德英則長於工業基礎和加工精度,但從總體而言。四大機床國的水準基本相當,只有中國顯得更全面,在專用機床、新型機床、龍門機床、重型機床、同步電機機床、調頻機床各個領域都具備一流的水平。
蘇聯在過去十年中一直是中國機床最大的出口地。可以說是見證了中國機床工業逐步提高到世界領先水平的見證者,在過去的五年中,甚至連日本和法國都開始更多的從中國進口機床,這本身也證明了中國機床工業的發展狀況。
雖然蘇日兩國的機床進口總量都在呈現下滑趨勢,但在本質上是有兩個明顯的不同,蘇聯方面是本國機床工業的快速突破,對進口需求的減少。而日本則是對外貿易萎縮導致出口不力。
正是因此,帝國對蘇聯的機床出口一直採取較為警惕的態度,一方面是鼓勵中低端和專用機床的出口,一方面對高精密和重型機床出口的限制。
對於這兩個問題,宋彪並無解決它的想法。暫時維持技術上的限制是有必要的。
宋彪感覺和斯大林這樣談下去沒有任何意義,他此行之所以要將第一站放在蘇聯,目標就是想要直接從斯大林這裡看清楚蘇聯的真實意圖,想要知道蘇聯到底是不惜一切的想要收回中蘇戰爭中失去的的領土,還是已經接受現狀。
結果讓宋彪是很失望的,斯大林就是那種沒有感情和人性的領導人,像一個機器雕像,說著沒有感情的話,很難猜測斯大林的真實想法和意圖。
短暫的思索了一段時間後,宋彪很直接的同斯大林強調道:“主席閣下,我是一個很簡單而直接的軍人皇帝,對這種外交上的模糊對話不敢興趣。我之所以要將蘇聯設為環球訪問的第一站,正因為我有非常高的期待和誠意,希望能長期同蘇聯